他是一名戎马13年退役不褪色的老兵,他是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一员干将,他更是一名乡村振兴道路上冲锋陷阵的战士,他就是唐河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派驻大河屯镇申冲村在群众期盼的眼光中连续留任两任的第一书记方久昌。
大河屯申冲党群服务中。
2017年11月,方久昌受原唐河县公路局委派,到大河屯镇申冲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帮助大河屯镇申冲村脱贫攻坚。驻村以来,他扎根基层、心系群众,以强村富民为己任,带领村“两委”班子,访民情、解民忧,使昔日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群众以传统种植养殖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穷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党建铸魂强根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方久昌深谙此理,他充分发挥在部队做过政工工作的优势,以带支部强队伍为抓手,利用好每月20日党群活动日,讲党课抓教育,持续在提升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上发力。他带领村“两委”班子,着重选拔贮备后备干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年来共培养贮备后备干部8名,发展预备党员10名。在2020年的村“两委”换届中就把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真心愿意为群众办事服务、年轻有为的2名正式党员和2名预备党员分别选入村支委和村委,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输入新的血液、注入新的活力,为申冲村打造出一支永远素质过硬的工作队。通过不断努力,他把申冲村党支部打造成一个团结上进、能拼敢干的基层先进党支部,为申冲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申冲村养牛场。
生态宜居产业兴。要想富,先修路,申冲村属于偏远村庄,当地百姓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业。为了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打造宜居村庄,方久昌充分发挥帮扶单位行业优势,积极协调筹措资金270万,架桥修路,提升群众出行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助推了生态宜居建设。道路通,百业兴。方书记带领村“两委”班子,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在建造蓄栏百余头标准化养牛场和年产值20万元菌植种植基地的同时,争取项目,积极与北大荒集团对接实施土地流转800亩,改善传统模式、优化种植结构,带动群众致富、提高村集体收入,积极向产业兴旺村迈进。
科学管理铸平安。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深知肩上责任重大,面对村民法治观念比较淡泊的局面,他担当作为,察民情、顺民意、理思路,积极探索实施支部包支委、支委包村组、党员干部包户包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叫响“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管理理念,先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72件,化解邻居纠纷54人次。聘请离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及德高望重的老人组建村民理事会,移风易俗大兴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之风;筹办“好公婆”“好媳妇”“五好家庭”等评比活动,助推乡村文明、提振村民精气神、焕发文明新气象。不断提高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治观念和社会文明水平。他协助村“两委”全面推动了规范村务运行、完善村民自治、村级议事决策、民主管理监督等制度机制。通过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积极化解各类矛盾问题,使申冲村成为驻村6年无访、无民事、无刑事案件的平安村,为百姓安居乐业打造出一方净土,铸造出了一个光芒璀璨的平安法治村。
帮助群众在村部晒粮。
躬身为民谋幸福。“不熟悉的人还真看不出方书记是上级下派的驻村干部”已退休的村监委会主任申兴和经常对众人说。群众事,没小事,事必躬亲,这是方久昌的工作原则。他经常出入田间地头与群众谈心交流打成一片,帮群众抢收抢种,活脱脱的一个农民形象是他日常的真实写照。今年“三夏”麦收期间恰逢“烂场雨”,申冲村大片麦子在阴雨中等待收割,方久昌全天24小时坚守岗位、吃住在村,组织人员机械、带领村“两委”日夜奋战在抢收抢种第一线,积极调配农机,保障收割进度,雨口夺粮,把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经过几天的抢收,村里麦收基本大头落地了,但晒粮也成了问题。方久昌立即组织村民把村内的文化广场、学校操场等公共场地进行了集中清扫,为群众提供晒粮场所,解决群众燃眉之急。他用一名普通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为申冲村民谋划着幸福的明天。
“你回来了,方书记!”每当他下车踏进村庄的第一步,就能听到这亲切朴实的话语。6年来,他已完全融入这个村庄,成为村里的一员;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惊人的业绩,他只是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做着朴实无华的本职工作;群众的期盼是他前进的动力;群众的需要是他努力的方向。(通讯员惠付可 方久昌)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