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全媒体记者杜增波 通讯员司悦彤)“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7月29日至30日,重庆大学、南阳理工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为了解家乡农业实情和产销渠道,及南水北调源头沿线生态农业发展情况,先后来到南阳市社旗县全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社旗县桥头镇小河流村、社旗县满义农业、社旗县丙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农业蔬菜种植基地,探寻农业生态产业链发展现状,了解先进的种植方式和销售运转模式。
土地轮播生态种植
伏牛山南麓的社旗县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依托人口大市南阳,近年来瞄准蔬菜产业加速发展,更是借助“供港”这一优势,培育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此次社会实践团队以社旗县桥头镇为切入点,深入基层一线,从特色农业生态产业链、特色农业助力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展开调研。学生们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同时,也为桥头镇乡村发展提供了启发与思考,为桥头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扩宽了思路。
走进田间地头
实践队成员来到全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讲述公司发展历程。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开办农业生态基地、引进先进生态种植技术,基地的土壤、空气、水质等环境都有着严苛的要求,全部配备智慧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并建立质量溯源管理体系,从生产投入品的进销存管理、播种到采收全过程都有田间生产档案,产品上市前还需要在基地检测室进行农残检测,且农副产品直通香港。打响“供港”招牌,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拉动总体经济收入,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实践团队成员们以“聚焦生态‘农业+’”为主题与企业负责人围绕基地种植规模、产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等情况,开展讨论。
冷库仓储销售
七月骄阳似火,社旗县满义农业生产基地的大棚内,一根根青翠的黄瓜藤蔓挂满枝头,长势喜人。“这是俺村从山东寿光引进的蔬菜,如今几乎家家都有人在此务工,蔬菜种植已成规模,青翠欲滴的叶类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鼓起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一走进生产基地,农业负责人笑着向大家介绍。队员们一路参观基地,了解栽培方法、水肥药管理、技术特色、销售模式、产量及品质等情况。
有机种植大棚
在丙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践团队成员同种植户一起认真学习专家对于作物种植的讲解,查看相关农业书籍。面对种植户关于网络学习、网络销售等问题,队员们结合自身所学专业认真同种植户开展探讨;小河流村党支部书记张建青和驻村干部介绍目前全村生态农业发展的规划,并在座谈会上和实践团队成员围绕“聚焦生态‘农业+’模式 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展开交流探讨。重庆大学大一学生司悦彤说“今天我们来到了社旗县桥头镇,参观了位于小河流村的全农科技的蔬菜基地、实验室、冷库,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有见识、有知识的大学生进入乡村,带动老一辈的农民开始学习新技术,传统农业正在逐步向生态农业转变。发展生态农业,振兴乡村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新时代青年要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在未来为乡村振兴和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农药残留检测
通过调研,团队发现,在发展农业经济这条路上,不仅仅是公司与农业合作社,个体农户也在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此次调研帮助广大青年了解了当前乡村的状况,促进了青年大学生对国情、民情的认识,增强了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队员们也从中收获了很多,懂得了农民种植粮食的艰辛,明白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了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意识。作为当代大学生,更要秉持知农学农爱农的初心,积极投入到基层工作中,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大学生“三下乡”:聚焦特色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