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六周年丨火热军营 淬炼青春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六周年丨火热军营 淬炼青春
作者: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从林海雪原到天涯海角,从中原腹地到西北大漠,一批批“90后”“00后”投身军旅、扛起钢枪,在部队大熔炉中全面锻炼、拼搏奋斗,青春在火热的军旅生活中绽放。今天,让我们将目光对准这些新兵,听他们讲述有滋有味的从军故事。

  讲述人:杨根思部队第6981名战士 郭孟祺

  给荣誉连队添加新光彩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杨根思老连长留下了“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每当站在他的雕像前,我心中总会涌起一股力量。

  我今年23岁,去年9月保留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新生学籍,参军入伍,成为“杨根思连”的第6981名战士。

  我刚来军营上思想政治教育课时,我看到讲台上的班长们侃侃而谈,也产生了上去讲一讲的冲动。有了小目标就有了方向。我开始认真学习习近平强军思想,学得越深,就越能感受到思想的澎湃力量;指导员也常常给我讲连队故事——孤身炸坦克的血性担当、奔袭百里的现场决胜……终于,我也站在了讲台上给大家讲了一回。

  军人就要打胜仗。有次,我们和其他连队比武,战友一个个赢得了比赛,而我却落后了。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给连队拖后腿的滋味。我独自在铁丝网里爬了一遍又一遍;背着负重练跑步,挂着沙袋拉单杠……我意识到,只有把弱项变成强项,才能成为真正的兵。

  我要当好杨根思部队第6981名战士,为连队续写新光彩。

  (本报记者 周晓荷 本报通讯员 米泰宇 付东旭 整理)


  讲述人:西藏军区日喀则军分区边防某团战士 魏子昊

  青春守卫在祖国最高的驻兵点

  我今年24岁,林州人,是一个“二次入伍”的兵。

  2017年,我在学校参军,被分到新疆阿克苏。然而,两年后离开部队返校时,我不断想念着火热的军营。于是2022年征兵一开始,我就报名入伍,被分配到了西藏边防。

  对于一个有过参军经历的“资深新兵”,我自信满满。可现实的艰辛超出了想象。

  我所在的观察哨海拔5592米,是祖国最高的驻兵点,也是生命的禁区。刚去时,强烈的高原反应让我呼吸困难、头痛欲裂,曾经是体能尖子的我每次体能考核都是连队垫底。一次饭后,班长把我叫到一边,给我讲起了连队的历史:5592观察哨之前就是几块石头搭起来的“石窝子”,战士们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修建营房、加固工事。

  听了班长的话,我的“底气”越来越足了。通过一次次“自我加压”训练,我渐渐找回了状态。

  你要问我高原苦不苦,习惯了就不苦了;你要问我怕不怕,我的战友们都说“宁可向前十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你要问我想家不,想,但有国才有家。我要坚守在这里,为祖国边防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本报记者 周晓荷 本报通讯员 宋伟坤 整理)


  讲述人:中部战区空军某部女兵马铭悦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我是军人的女儿。2001年,妈妈远嫁在新疆边防服役的爸爸,婚后两地分居16年,她出色干好本职工作,还热心公益、孝老爱亲、抚幼睦邻;而爸爸在部队事事争先,先后荣立1次二等功、6次三等功。

  这样的环境下,“当兵”对我来说是很自然的事。今年年初,我以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应征入伍。刚来到部队时,感到各种不适应,甚至产生了知难而退的想法。但在一次升旗仪式上,当我看到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昂首挺胸迈着整齐步伐、听到他们响亮干脆的手擦裤缝线刷刷声响时,我一下子就定了心。从那天起,我告别了畏首畏尾的状态。

  天气热,训练累,每到快坚持不住时,我就想起爸爸给我的赠言:“长大后,你就成了我。一起并肩战斗!”

  中期考核时,我荣获了“训练尖子”……回头看,我感谢每个咬牙坚持的瞬间、不放弃的自己。

  我们同年兵之间相互问过一个问题:你打算以后在部队长干吗?我的回答一直都很坚定:我要考上军校,我想留在部队,像爸爸一样扎根军营,为强军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汗水和智慧。

  (本报记者 周晓荷 本报通讯员 杨若鸿 整理)


  讲述人:新疆军区某部列兵张潇

  身边的榜样给我无尽的力量

  完成高强度训练回到宿舍,和战友们聊会儿天,看书、写笔记……军营的日子,规律而充实。

  我今年23岁,家在漯河市郾城区孟庙镇袁黄村,离卫国戍边英雄王焯冉的家只有两里地。2021年,王焯冉民兵连成立,得知这一消息后,正在平顶山读大学的我第一时间申请加入。

  身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我在入伍前有民兵连训练打下的底子,踏入军营很快便进入了状态。大家都知道我来自英雄家乡,我更得事事都高标准,不能给家乡丢人。

  但第一次实弹射击我却栽了跟头,成绩在全排垫底。在班长的耐心指点下,我的实弹射击水平不断提高。练习口号,喊得嗓子冒烟、声音嘶哑;武装越野,两腿犹如灌铅难挪半步……这些,我都咬牙扛过来了,新兵连考核时我在同年兵中名列第一。

  眼瞅着来部队快一年了,入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我向党组织表露了心声,愿意用鲜血和生命战斗在雪域之巅,握紧手中钢枪,用生命践行“忠于职守、不怕牺牲、誓死保卫祖国”的誓言。

  (本报记者 周晓荷 本报通讯员 王士刚 黄永辉 整理)


  讲述人:武警河南总队新兵团二大队一中队列兵李凯

  军旅生涯是人生宝贵财富

  我是1998年出生的山东人。有人问我:“好好的研究生不上,为什么来当兵?”这深受我的爷爷影响。我的爷爷是一名老党员,他年轻时一直梦想当一名军人,但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如愿。我一落地就被爷爷寄予厚望,他喜欢给我穿上绿色衣褂,把我打扮成小战士。长大后,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军训中,和军人有了更直接的接触,他们热血、奉献和担当的品质让我深受触动。2023年年初,正在西北师范大学读研究生的我毅然应征入伍,被分到武警河南总队新乡支队,成为一名武警战士。

  新乡延津是戍边英雄肖思远的故乡,能来到烈士的家乡服役,我感到非常荣幸,也暗下决心,要像肖思远那样,做一名优秀军人。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对自己苛刻一些,才能成为好兵。平时训练中,在感觉“吃不消”时,我仍咬牙给自己“加餐”;战术训练中,哪怕膝肘流血,我也要一往无前;体能训练中,我一次次挑战自己身体极限,想要超越自我。

  在新兵团的这段时间里,我常与自己较劲,将之作为人生路上的一次磨炼,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军事训练……每一项都成了新训队的“排头兵”。当听到战友们的赞许,接过那一面流动红旗时,我感觉一切辛苦都很值。

  少年应有凌云志,不惧岁月不惧风。进入军营,我更认识到了军人的责任和担当,我也会利用自身所学,为部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报记者 徐东坡 本报通讯员 董飞虎 整理)

编辑:王楠琳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