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七月 写下对父亲的怀念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这个七月 写下对父亲的怀念
作者:  周俐

这个七月  写下对父亲的怀念

周 俐


  母亲跟我说,按农历计算,父亲辞世两周年的忌日是7月9日。处理完工作上的琐事,我7月8日晚赶回老家。前几天,母亲转来一位文人写的纪念父亲的文章,看着情真意切的文字和精心编排的图片,有感动,有欣慰,有惭愧。父亲的文字温暖了很多人,激励了很多人,陪伴了很多人,当然,未来的日子,父亲的文字依然会温暖、激励和陪伴很多人。他或者她,他们或者她们,会一直记得父亲和父亲的文字。母亲问我,你评论了吗?你送花了吗?我说,我评论了,我送花了,评论和送花是对文字和感情的尊重。我的评论是这样的:“周同宾的文字需后人评说,因为写的是一段历史。历史是后人的评说,历史不会泯灭,描述历史的文字不会消散……”

  关于父亲的文章

  读过林清玄先生的一篇文章,文中写了一位化妆师对文章的看法:“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父亲的文笔质朴、细腻,带着浓浓的真情、深情和悲悯抒写着最卑微、最良善的农民的生和农民的命,因此,父亲的文章是一流的。

  对于父亲的文章,父亲是有自己的观点的。父亲在《一个人的编年史》中这样表述:在著名的《二十四史》里,除了《史记》,其他史书均很少写到黎民苍生的境遇,所以读起来未免疏离、干巴、寒淡。即便《史记》,陈胜、吴广等人如果一直在垄亩间务弄庄稼,不是揭竿而起,狠狠地闹腾一阵子,也不会走进司马迁的笔下。如果一千年前、两千年前、三千年前,有文人能深入闾里垄亩,听几十、几百个农人叙叙家常,诉诉肺腑,如实记录下来,其价值似不会在《诗经》《楚辞》及《二十四史》之下。可惜的是,历来的文人不愿代农民立言,不愿把穷乡僻壤的琐屑之事和村夫村妇的鄙俗之语活脱脱原样儿写进文章。父亲做了这样一个为农民立言的愚者、痴者、智者,艰苦地采访、紧张地写作,父亲写出了一个个小老百姓的生与死,爱与恨,乐与忧,喜与惧。相较于鸿鹄之王侯将相,这些燕雀之凡夫俗子,他们的生和他们的命,也是历史的血肉、魂魄和底色,也是历史的表情、歌唱和呻唤。因此,父亲的文章是高贵的。

  父亲写的是散文,大多还是沉甸甸的厚重的文字。父亲的名气历来在写小说的作家之后,这又能怎么样呢?父亲的文章是一流的,父亲的文章是高贵的,父亲的文章是纯美的,这就足够!媒体或者研究人员经常引用知名的贾先生对父亲和父亲的文章的评价:“周同宾或许可以说不是才华横溢的人,文思亦不是滔滔,字句亦不是灼灼,但他并不强迫自己,并不着意浓妆艳抹。他的散文,不靠那些所谓诗的语言伪装,在很盛行的一种洋装潢化中,他本质本分本色,文章就有了憨憨之情、可爱之处。”我认为这个评价仅仅只是贾先生的评价而已,同时,我还认为:“周同宾的才华很横溢,文思很滔滔,字句很灼灼,如果你有用心去读他的文字的话。”

  父亲善良温和,真诚朴实,文如其人,人如其文。父亲的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家乡农民的历史乃至是中国农民的历史,思想内涵是丰厚深远的。父亲的作品,如陈年老酒,相信随着岁月的流逝,愈醇,愈浓,愈绵长,愈厚重!

  关于父亲的读书

  在那灰暗的10年,尚不知名的父亲身心也受重创,我无法想象被定义为“臭老九”的父亲是如何度过那至暗的青春岁月的,在《一个人的编年史》中看到了父亲写的这样一句话:“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既没疯狂,也没沉沦,实乃书之功。”

  父亲热爱读书。父亲曾三顿没有吃菜,省的菜票换来何其芳的一本《预言》,在被抄家的时候,这本书虽然被踏上了脚印、被沾满了尘土,所幸,书囫囵完整。在白天被批被斗的日子里,精神压抑,心情沉闷,只有晚上读书的时间,父亲才能得到片刻的安静。父亲曾7个晚上读完《红楼梦》,曾一夜抄完《女神》,曾边抄边背《唐诗三百首》,《长恨歌》120句也背得顺溜,读完鲁迅几乎所有的杂文集……

  父亲与鲁迅先生是有缘分的,父亲的散文集《皇天后土——99个农民说人生》于1998年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有一次我和父亲说,如果是现在评奖,你的书有可能得不到全国鲁迅文学奖。然而,父亲的作品就是得到了全国鲁迅文学奖,并且是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为什么呢?实至名归。作家王蒙有言:“文坛上有一个鲁迅是非常伟大的事。如果有五十个鲁迅,我的天!”我在的学校的图书馆的展览架上,除了有三毛的专区,东野圭吾的专区,还有鲁迅先生的专区,幸事!

  关于父亲的奶奶

  父亲的奶奶是小脚,父亲的奶奶说过好多话,父亲的文中记录了几句话。父亲的奶奶说“人操好心,神有感荫。”她认为,操好心,神看着;做恶事,天报应。父亲的奶奶又说:“记仇两天,记恩百年。”她认为,别人对不起自己的事儿,睡一夜到第二天就不必再计较了。别人对自己做一件好事,应当记一辈子。我很感恩家族这种善良贤德的传承,这种传承是潜移默化的,不想传承都不行的那种传承。

  父亲为什么能度过那糟心的10年,除了有书的陪伴,我想是因为父亲有一个贫穷但温暖的童年,童年里有亲人的慈爱。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温暖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所以,父亲是幸运的。

  前些日子,弟弟发了一张6个月大的小侄女的噘嘴照片,很童萌,瞬间发现和父亲那张噘嘴的照片很神似,再次感慨血脉的传承,父亲应该是很欣慰的。

  七月是丝瓜的季节,中午我做丝瓜炒蛋。丝瓜可以切圆片、椭圆片、四方形片。我选择切四方形片,先切几段,然而,中间最好的一段掉到了灶台上,突然想到,父亲是最喜欢吃丝瓜的,顿时,泪目。以前每次丝瓜炒蛋,父亲都是端着盘子把丝瓜汤喝了的。但愿,父亲在极乐世界,也有丝瓜炒蛋可以吃。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言语悲欢,文字清浅,而我,是真的很怀念父亲!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李古娥戏曲作品《蔡文姬》全国巡演启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