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发展 守正创新 活报剧再现马山口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传承发展 守正创新 活报剧再现马山口
作者:  李均怀 谭庆


  内乡县马山口文化服务中心院内一阵阵叮叮当当的敲打乐器声清脆悦耳。随着声音的轻重缓急,一声声高低有韵的长腔短腔在空中回荡。时而清新,时而混浊,谢而欢笑,时而凝咽。这是文化服务中心在排练活报剧《我将无我》呢。说起活报剧,那可有历史了。


image.png

活报剧演奏


  活报剧在一百多年前就传入马山口。据有关资料记载,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杂志发表了陈独秀的《致王敬轩书》,北京掀起轩然大波。李大钊、鲁迅、赵世炎等把此文改编成活报剧《红楼狂潮》在北京演出。演出极为成功,高评如潮。马山口有一热血青年参加了新文化运动,观看了此场演出,受教颇深。回来后便召集马山口青步青年,欲建一个活报剧团,把北京活报剧移植过来,用其传播时政新闻快、激发群众觉醒好、抨击反动势力猛、形式短小灵活的特点达到宣传新文化的目的。该剧团由一个叫王富海的组办。他们编排了《砸碎铁索链,呼唤新解放》《裹足裹足毁灭人性》《妇女解放先放脚》等宣传妇女解放的节目在马山口广场街头演出,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剧团办了五年多,迁移他处,后无续音,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期待。


image.png

活报剧《奋进》


  马山口镇文化服务中心在挖掘马山口历史文化精华时,得到了这笔宝贵的文化资源,并对这一文化现像进行了反复求证,觉得活报剧从北京移植到马山口时代意义重大。把这一资源传承好,将对马山口现代文化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对领略古典活报剧的飞扬神采,留住马山口美好记忆,价值匪浅。更何况活报剧道具乐器非常简单,简单到用一盆一筷一竹板就可演出。“我们完全可以把此剧传承好,发展好,用这种简便轻快的方式宣传时政,宣传正能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社会主义新风尚,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文化站长刘伟英信心满满。


image.png

活报剧《盛开的花朵》


  要传承好发展好,首先要学习好研究好。文化服务中心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从研究套路,寻学技巧,掌握门道到编写剧本花费了不少心血。为学到一种演艺,他们不惜顶烈日、长跋涉之苦求师指导。为悟出一个技理,翻阅了十几本资料。在充分掌握所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文化服务中心的专业人员根据该镇在创建镇级小城市助力乡村振兴中涌现出的踔厉奋发梦天梦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典型人和事编写了活报励志剧《奋斗》。又把该镇在村居环境整治、保护生态环境中涌现出的真人真事归纳提炼,编写了活报环境剧《盛开的花朵》。经过共同修改后,进行了反复排练。文化服务中心人员全部参与,人人扮角,用心用情,只争朝夕,努力排练,为在马山口传承发展活报剧带好头、领好军,垫好底,然后在各村文化管理员中推广。马山口宛梆剧团、马山口曲剧团团长导演也积极参与了编排导演。目前,排练正在有序进行中。


  该镇文化服务中心表示,“我们要深入挖掘马山口历史文化精华,让活报剧成为活的报纸,永驻马山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文化的力量推动马山口高质量跨越发展,为马山口人民能实现追求更加美好文化生活的梦想做出应有的贡献,戮力同心,把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建没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落地落实落好,见印见痕见效,让马山口的文化大旗高高飘扬。”(作者:李均怀 谭庆


编辑:王鹏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新野县:担当民企责任 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