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翟东臣 刘莹)6月18日,世界汉诗协会副会长武眉凌一行莅临沙堰镇考察指导文化工作,新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冬安、沙堰镇党委副书记王萍陪同。
武眉凌一行先后到关宿桑、宛襄古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地考察,详细了解沙堰镇历史文化。在展示“宛襄古道中的沙堰”时,为便于村民理解,文化墙采用了地图和文字叙述相结合的方式。宛襄古道不仅是一条千年古道,更是一条以水运贸易为主的商道,在古代,特别是唐代,江南的漕粮沿长江至汉水,再经白河故道到达南阳,由南阳经陆路运送至东都洛阳,而沙堰则位于这条黄金水道的中枢位置,可以想象,古代沙堰的商贾贸易何其兴盛。“关宿桑”在新野县城北约15公里的沙堰镇,更在今日沙堰镇政府院内。沙堰镇政府的两栋办公楼夹峙着“关宿桑”,一座玲珑小巧的八角形城墙围起了“关宿桑”。“乾隆碑”,也就是“汉壮穆侯关公行祠”碑,就镶嵌在汉桑城的城墙上。除却“关夫子三宿桑下”,它还交代了三宿桑下的根由——关云长奉诸葛亮之命,在沙堰镇静候曹军,以白河之水淹杀夏侯惇部,“夫子提闸水淹夏侯惇处也,雀尾坡遗迹迄今在焉”。在关宿桑,了解因关公爱民而和袍夜宿桑树下得名的关宿桑,通过墙上雕刻“徐庶走马荐诸葛”、“关公提闸放水”、“鹊尾坡古战场”等典故,深刻了解沙堰浓厚的三国文化。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传统民间艺术“槐书”、河南省传统村落霞雾溪村村名来历令考察组赞叹沙堰的丰厚文化;“一门三杰,文坛领袖”的马氏三父子、清初著名乡隐诗人李青、顺治监察御使焦荣、清咸丰浙江嘉湖卫守备孙悦恭等彰显出沙堰镇的人杰地灵。在宛襄古道,听取了以西汉文化、三国文化为主题的人文典故介绍,了解沙堰古城古貌、传统民俗文化等。武眉凌一行表示沙堰镇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历史文化渊远流长,处处透着历史文化的底蕴和灵气。
下一步,沙堰镇将进一步梳理文化肌理和脉络,积极打造地域文化特色品牌。紧密结合我镇实际,充分挖掘三国历史文化资源,加大三国文化保护力度,以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凝聚精神动力、提供产业发展动能,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编辑:科教新闻01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