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走基层 |
端午节前夕,记者走进邓州市氵急滩镇后寨村——
小村庄的香囊情结
指导缝制香囊。
又到一年粽飘香,彩绳绕臂佩香囊。6月17日,端午节前夕,在邓州市 氵急滩镇后寨村,全村飘着浓浓中草药香。邓州市非遗李氏传统布艺传承人李蕾,正带领村民加紧制作各色香囊,随后发往全国各地,让每个人都能在端午节身上散发着香囊的草药香气。
讲解缝制过程。
在端午文化中,香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代表,《离骚》有云:“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香囊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刻在每个中国人心里最深的端午记忆。 传统的菱角、扳脚娃娃、荷花香囊,造型古朴、吉祥喜庆;现代的“柿柿如意”“一生一柿”“大橘大利”、卡通人物,个个色彩艳丽、栩栩如生……走进李氏传统布艺非遗展馆,记者仿佛走进了香囊的海洋。
“在端午习俗中,最富有静态美和温馨气息的莫过于制作和佩戴香囊。”身为李氏传统布艺第五代传承人,李蕾告诉记者,李氏传统布艺源于清代光绪年间,六代薪火相传,以传统香包、布老虎、老虎鞋等传统布艺为代表。
直播助力香囊销售。
李蕾自小就学习女红手艺,深得布艺世家家族真传。如何让更多的人爱上香囊,爱上中华传统文化,李蕾一直在努力探索。“2021年,我们开始在抖音上直播,除了直播带货外,我们还教授网友制作香囊,受到了广大网友的欢迎。”李蕾说,2022年她抖音粉丝量就已经达到6万余人,抖音销售达1.6万单。
抓紧制作香囊。
端午到,香囊俏。在香囊制作间,来自附近的村民和传统布艺爱好者,都在加紧制作香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选料、裁料、刺绣、添加香料、缝合……每一道工序,每个人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今年70岁的骆荣华,满头白发,精神矍铄,不一会的工夫,一个惟妙惟肖的荷花香囊就做了出来。“端午佩戴香囊,不仅能驱除蚊虫,还寄寓了美好的记忆。”骆荣华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制作香囊,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回味中国传统文化韵味,一举两得。55岁的孙来梅,说起香囊也是打开了话匣子,她告诉记者,每到端午节,香囊销售就进入了旺季,每天她和乡亲们都要不停制作香囊。“端午吃粽子、佩戴香囊,这些中华传统文化是刻在咱老百姓的骨子里的,怎么也抹不去的,越来越多的人都佩戴香囊,爱上香囊。”孙来梅笑着说。
展示花朵造型。
“香囊,是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载体,需要我们传承下去,不断去探索创新。”李氏传统布艺第六代传承人王添翼,虽然只有14岁,但这名还有些稚气的少年,说起将香囊制作技艺发扬光大,信心满满。也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延续传承,香囊的草药香气,才能传遍世界各地,香飘四方。(全媒体记者 李金玺 周梦 文/图)
云悦读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理工学院教师李艳丹:用心用情讲好“一流专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