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万里茶道的南阳印记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追寻万里茶道的南阳印记
作者:  王平

蒙蒙细雨中,探访南襄古道上的古村古井古码头——

追寻万里茶道的南阳印记


2.jpg

研读碑刻。

  万里茶道是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道,绵延1.3万多公里。南阳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是“南船北马,总集百货”之枢纽,留下了古城镇街区、古衙署会馆、古码头渡口、古驿站关口等丰富的文化遗存,它们是南阳作为万里茶道中转枢纽、水陆转运节点的最直接实物例证。

  2023年是加快推进万里茶道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一年。6月18日,南阳市文物局联合访古寻踪·南阳文化遗产保护公益团队,探访南襄古道上的万里茶道古遗存。从南阳城区到新野与湖北交界处的新甸铺镇,蒙蒙细雨中,一行人时而乘车,时而行走,在历史的光影之中,探访古道古村古井古码头,沿途宣传万里茶道申遗,也让更多人认识到南阳在万里茶道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界中古村老街美

观音阁下有码头

  6月18日,适逢周日,早上6时许,城市还很安静,参加探访的20余人,已从四面八方会聚至市城区琉璃桥附近。

  琉璃桥位于河街南端、护城河入白河处,毗邻奎章阁和甘露庵,明清有琉璃桥码头,曾是古宛城的交通命脉,也是万里茶道的一个中转点。这里是探访的起点,随后,车过淯阳桥(淯阳渡)、十里铺、刘官营(沙渠铺)、瓦店(林水驿)、八里铺,到达宛城区瓦店镇界中村(来南铺)。

  界中村与新野县接壤,2021年被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六部门列入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界中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村民们见到记者一行人,热情地指引着白河古渡、古寨河、古马道的方向。清代,界中是水陆码头重镇,曾经商贾云集、车马舟船络绎不绝。

  漫步界中老街,店铺林立,古韵盎然。界中是宛襄隘道上原南阳县境内的最后一座驿铺和集市,保存完好的“裕兴长”“保元堂”等老商铺老作坊建筑群、残存的明代关公庙大殿,村子里20多处清代老民居,映射出往昔的繁华。

  车过夏官营(棠棣铺)、桐树店、沙窝铺、蔓荆山,到达新野县歪子镇的岗头村。岗头因位于卧龙岗余脉尽头而名。村东有古建筑观音阁,当地人也叫东阁。岗头地势很高,站在东阁外往下看,可望见绵延无尽的白河河道。村民们说,以前白河的水很大,船只可顺着白河一直上溯到南阳城。岗头以前就是个码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有渡船往返两岸载人。岗头村往西是歪子镇棉花庄村,村子里道路宽敞,老房子保存完好。棉花庄里有一座淮渎庙,遗存碑刻数通,其中一通为《创修淮渎庙》碑刻,碑上可辨“天顺二年”等字。民间有“棉花庄准渎庙,藏着金银十八窖”之说,至于这里何以建了一座淮渎庙,须进一步探究。

  石头老桥“名堂”多

  自流井水泡茶香

  从棉花庄出发,过凤凰山、樊集,来到新野县的北大门沙堰镇。沙堰因西汉太守召信臣在此兴修水利、立沙围堰而得名。沙堰镇西有老白河,系白河故道。新野县志载:明隆庆四年(1570年),在沙堰镇北一处叫岗头的地方,(白河)改道向西,东侧故道遂称老白河。老白河上,一座新桥横跨两岸,不远处,是一座由石条堆砌而成的桥。桥有坍陷,但筑桥的不少石条上有字或画,颇具研究价值。

  当日探访的最后一站是新野县新甸铺镇,那儿,有一口神奇的自流井。

  这口天然的自流井,一年四季不停地向外冒水。古井不远处的白河边有古码头遗存。旧时,这里车水马龙,商贾云集,行人来往不绝。据说此段河床下遗留有古物,曾挖出古铜钱及瓷器之类的器物。

  关于自流井,还有一个传说:刘秀怜百姓受干旱之苦,以脚踏地说“出水”。话落脚起,“哗”的一声地下便涌出一泉清水。

  自流井水泡茶更好喝,新甸铺茶馆的历史可追溯至秦汉。1985年文物普查,在附近南王村出土一个汉代陶罐,罐中腐朽物疑似茶叶。西汉至今,尽管风云变幻,朝代更替,但新甸铺人品茗饮茶的习惯一直传承下来,至上世纪中叶,新甸铺茶馆多达30余家。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高护目茶馆,平均每天卖茶200碗左右。不少茶馆还聘请名艺人来馆献艺,像大调曲子鼓儿哼、河南坠子皮影戏,都很受欢迎。

  岁月悠悠,风云变幻,千百年后的今天,伫立白河岸边,居高观望,虽不见大河奔流,但依稀尚存的这些遗存,仍隐约可见这一路的码头繁华,人声鼎沸,可见万里茶道之车来船往,雄浑气势。新时代赋予万里茶道这条文明之路、开放之路、合作之路新的意义,抚古追今,在文旅产业的赋能下,古老茶道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全媒体记者 王平 文\图)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