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着力传承发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阳板头曲,南阳市星海乐团团长徐有志——
梦想让人生更多彩
小号演奏。
因为梦想,他从小刻苦练习笛子、二胡演奏;因为梦想,他在部队时被送入专业院校学习小号吹奏,走上更大的舞台;因为梦想,退休后,他传承、发扬非遗之美,17年的努力奋斗,850余场的演出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阳板头曲奉献给听众。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你追逐的人生方向。因为有梦想,我的人生变得更加多彩。”6月6日,今年73岁的南阳市星海乐团团长徐有志深有感触地说。
板胡演奏中的徐有志(前)。
结缘音乐 少年放飞梦想
1950年,徐有志出生在南阳市城区市场街的一个工人家庭。当时的解放路南头,有个南关影剧院,爱看戏的父母时常带着他去看戏,像《桃花庵》《杨门女将》《野猪林》《穆桂英大战洪州》等,他都看不够。
和爱看戏的父母不同,徐有志不但喜欢看戏,更喜欢看琴师演奏。演出结束,他常常到后台去,认识了笛子、二胡、扬琴、琵琶、古筝……一截带着小洞的竹子,居然能吹奏出那么动听的声音,这深深地吸引了他。那时,小小年纪的徐有志心里有个梦想,就是学会吹笛子,吹出最好听的布谷鸟的叫声。
1964年,徐有志进入当时的南阳市第二初级中学上学。在这里,他遇到了经常在课间吹口琴的班主任王民义老师。王老师每次吹起《珊瑚颂》《北京的金山上》等歌曲时,那优美的旋律都深深地吸引着他。当时学校的音乐老师宋玉美,不但教大家唱歌,还普及乐器知识,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上音乐课。开学不久,学校成立小乐队,徐有志积极报名参加,跟着宋玉美老师学拉二胡的基本动作,学习吹笛子。在小乐队里,徐有志学得最认真,进步最快,从会吹简单的音阶到一首首乐曲,成了小乐队的佼佼者。
“课前饭后,学校就像一个演艺场,嘹亮的歌声、悠扬的笛声、动人的二胡声此起彼伏。我学会吹奏的第一首乐曲是《东方红》,我还花了大量时间抄歌谱,豫剧、大调曲、越调、二胡独奏曲等都整本抄下来,分小节线、8分音符、16分音符都是用尺子量着认真画线。还经常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当时吹得最多的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是一个兵》《打靶归来》等军旅歌曲。”说起过往,徐有志眼中有光,嘴角含笑。
1968年10月,初中毕业的徐有志进入当时的镇平县尼龙袜厂工作,会吹笛子的他,很快被吸收到县业余宣传队。在这里,他结识了县曲剧团的几位琴师,心怀梦想的他在演出之余,如饥似渴地学习二胡演奏技艺,笛子吹奏技术也得到飞速提升。
1969年12月,徐有志应征入伍。1970年1月,部队举办新年晚会,他一曲笛子独奏《我是一个兵》引起轰动,被师部文艺宣传队选中,随后被送到西安音乐学院师从吴致祥教授主修小号,一边学习,一边参加部队演出。1973年,在部队大型文艺会演中,他演奏的小号独奏曲《骑兵进行曲》深受欢迎。此后,徐有志经常和文艺宣传队的战友们一起深入连队、工地、农村、厂矿企业、机关慰问演出。有一次,宣传队在川陕边界镇巴县深山区为战友们及当地群众举办篝火晚会,军民联欢,亲如一家,场面感人。当晚,他参加演出的节目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成纪录片在全军、全国放映。
传承非遗 守护精神家园
1975年,徐有志从部队退役后回到南阳工作,经常参加文艺演出,对堪称民族音乐之精品、中州古乐代表的南阳板头曲情有独钟。他连续多年到企业、学校传授音乐知识,宣传南阳板头曲。自2016年至今,他一直被南阳师范学院聘为专业小号老师,不遗余力让学生们了解南阳板头曲,喜欢南阳板头曲,演奏南阳板头曲。
“板头曲纯净鲜活,音韵绵长,情真意切,雅俗共赏,富有生命韵律,集中体现了南阳独特的风格、风情、民俗、民意,具有浓郁的南阳特色,浓缩了南阳民间音乐艺术的精华。随着大批演奏人的去世,板头曲面临凋敝失传的危机,分布范围逐渐缩小,急需保护和继承创新。”徐有志介绍,2005年9月,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在南阳市群艺馆的组织下,他和曾梅、田子寅、李燕、李河、常自来、刘建生、刁明华、辛安华、黄伟、杜学文等好友一起认真排练板头曲传统曲目《箫妃舞》《高山流水》《陈杏元和番》《打雁》《汉宫秋月》《赏秋》《思春》《秋歌》《山坡羊》等,刻录成光盘,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6年5月20日,南阳板头曲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6年,当时的南阳市群众艺术馆(现市文化馆)成立南阳市星海乐团,徐有志被聘为团长。“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我又组建了南阳市星海合唱团,17年来,我带队到上海、陕西、内蒙古及省内多地市参加文艺演出,南阳板头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目前已经演出850余场。”徐有志回忆,2012年6月8日,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倒计时100天大型活动在市体育中心举行,星海乐团演奏完板头曲《箫妃舞》退场时,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年夫妻拉着演奏人员的手,眼含热泪说:“感谢你们的真情演奏!让我们听到了儿时的声音,这才是咱们南阳原汁原味的味道呀!”
公益演出 奏响快乐人生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6月6日,记者到市文化馆采访徐有志时,从星海合唱团活动室里传出了震撼的旋律。“我们正在排练长征组歌,七一建党节前后将在市文化馆百姓剧场对外公开演出,以实际行动继承和传唱长征精神。”排练间隙,红光满面的徐有志兴致勃勃地说。
“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每当唱到《长征组歌》中这段歌词时,合唱团成员张平都感慨万分。今年68岁的张平是传统艺术爱好者,年轻时在文艺宣传队曾饰演过李玉和、杨子荣。退休后,张平和爱人一起加入星海合唱团。他说:“在徐团长的带领下,大家经常去街道、社区参加公益演出,既有意义又让退休生活变得更精彩。”
“南阳星海乐团现有各类乐器演奏人员56人,星海合唱团现有合唱队员110人,成员大部分是退休人员,每周至少排练一至两次,有演出任务,大家都积极参加,没有报酬,可都乐此不疲。今年,星海乐团、星海合唱团已经进行公益演出20多场。”徐有志介绍,建团17年来,星海合唱团、星海乐团一路放歌,足迹遍及多个省市,走进学校、军营、乡村、社区等地义务巡演,弘扬传统文化,被授予河南省优秀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徐有志本人被授予优秀文化志愿者。(全媒体记者 赵明禄 文/图)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安全知识 | 夏季,应这样避免雷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