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
西峡:巧绘业兴景美民富乡村振兴新画卷
“西峡美,惹人醉,不思归。”这朗朗上口的诗句,正是西峡县“美丽山乡”的生动写照。这个地处伏牛山腹地的山区县,先后跻身河南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和乡村振兴引领县。
如何让美景化作乡村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几十年坚定不移地发展特色产业,是让农业强起来、农村富起来的秘诀。”西峡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通过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让群众在政策实施中直接受益,西峡县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
20世纪90年代,西峡县依托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猕猴桃、香菇、山茱萸等特色种植,经过30多年的发展,“菌果药”成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西峡县先后被誉为“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香菇之乡”“中国山茱萸之乡”。
量变引发质变。特色产业发展给群众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双龙镇双龙村村民谭秀宝是第一批香菇种植户,几十年的种植经历,不仅让他掌握了精湛的种植技术,还成为全村的“殷实户”,依靠香菇种植,他盖了新房,买了新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强县富民的基石,西峡重点实施乡村振兴‘123410’攻坚行动计划,紧紧抓住‘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西峡县主要领导对西峡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西峡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彰显特色、循序渐进”,注重政策驱动、规划先行,通过创建示范典型,以点带片、连片成面,高起点布局、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整治,集中力量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全县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和污水处置率分别在95%、65%以上,垃圾焚烧发电率达到100%,实现了从基本面治理到常态化保洁再到全域美丽的“三步走”。去年6月,西峡县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坚持农游一体谋划、文旅融合发展,西峡县计划总投资40亿元,按照“一区四带多园”的规划布局,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依托南阳乡村振兴学院和南阳乡村干部学院等平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围绕“百公里猕猴桃长廊”“百公里香菇长廊”“中药材生态种植区”,开发农游线路,将亮点打造成景点,形成了集观光研学、技术交流、采摘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态势。今年一季度,西峡县接待游客161.5万人次,综合收入1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和29%。(全媒体记者 范亚康 刘剑飞)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超给力!背《国殇》免门票、读《国殇》门票半价活动在丹江大观苑火热举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