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下旬,邮发代号42-138《家具与室内装饰》月刊杂志第3 0卷第0 4期 ,发表了清华大学蔺明林博士、刘铁军教授等学者的《内乡县衙博物馆馆藏元代供案释证》学术论文,引起了国内相关邮票选题专家和地方政府领导的关注。该供案出地在河南省内乡县王店镇显圣庙村中的显圣庙老庙之内,于1958年被征集到内乡县衙博物馆,珍藏至今。
中国邮政曾于2011年6月20日,发行过2011-15【明清家具-坐具】特种邮票一套6枚,元代家具邮票尚属空白。元代供案论文的发表,无疑为中国邮政元代家具邮票选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因为国内传世可考的元代家具实例极为罕见,目前对于元代家具的研究基本还停留在一些墓葬出土的冥器之上。该篇论文围绕一件罕见的元代传世供案展开研究:以其所刻铭文为切入点,确认了其原始所在地及其与周围建筑的空间关系,解读了其功能内涵和思想内涵。论文还图文并茂,展示了元代供案出处--显圣庙的老庙殿堂布局示意图。
元代供案为松木所制,长270 cm,宽70 cm,高117 cm,供案两端翘首呈卷轴状,桌面饰阴刻的粗弦纹,正面为深浮雕的龙鱼足,两足之间的长方形抱框内透调不同题材的图案。整个桌案厚重雄健,美观大方,龙喷气势磅礴,显灵透神,线条拙朴、粗狂、流畅大方,透着元代家具特有的浑圆、粗放的整体风格以及硕大、豪放的造型特征,体现出元代家具独有的力量感,合理、精美、细致、功能性强也是元代家具的典型特点。供案左后腿的前向正面,按照自上而下、从右向左的方向分两列书写:“天历三年岁次庚午五月末旬显圣庙西住人王□□ 祈保家眷清吉六畜平安田畦丰稔 吉祥”。该铭文显示供案是显圣庙附近一户姓王的人家,于1330年5月下旬捐出并借此用以祈福纳祥的,距今已足年满月693年,显而易见具有发愿文的性质。因此无论从古代人们的精神诉求来看,还是从供案自身复杂的雕刻工艺来看,都早已超出了实用性的功能层面,被赋予了祭器和礼器的双重性质,这反映了献物者对神明的尊崇以及神明在祭拜者心目中所具有的神圣地位和身份。而透过供案腿部纹样与其他相关实例的进一步对比可知:同一题材的艺术形式既可在同一历史条件下通过不同的载体出现在不同的空间、表达不同的象征意义,也会随时空的转变、文化的交流在历史发展和传承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衍生形态。这些就是此供案作为重要文物所包含的核心文化价值所在,它全面展现了中华文化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多元性、开放性与包容性。
1991年4月,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衙召开学术研讨会,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朱家溍、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树青等一批专家到场,史树青先生在县衙内发现了当时国内已知最早的一件传世元代家具,同时也引起了在场朱家溍先生的高度重视,他感叹平生所见家具的年代不过明清,而元代家具尚属首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然而时隔30余年,至今未见与之有关的相关研究发表,加之一件家具如果带有铭文且铭文又恰好记录了其年代和出处,那这件家具就好比有了身份证,铭文是证明它“出生地”或“出生时间”最权威有力的证据,对于研究此件家具背后当时、当地的历史文化有着殊为重要的价值。该供案的右后腿已损失殆尽另加了支撑,左后腿则只在足底略有糟朽,而铭文恰好存在于左后腿的前向正面,因而得以幸存至今,加之铭文为刻写形式,字口较深,内容大部分清晰可辨,只是近地端的个别字因缺损难以辨别。县衙博物馆出于对文物安全的考虑一直将其深锁闺中,因此外界对此“案”鲜有人知。承前辈夙愿;蔺相林博士、刘铁军教授等位学者、文物管理、传承人员,自2017年初次目睹供案图像至报当地文物部门批准后,于2021年4月19日完成实地考察,前后历时四年有余完成了对该供案的历史调查、原址还原、本体解读和图像复原等工作,论文主要截取有关此“案”本体部分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发表。
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遗存,文物是由那个时代的人们根据当时社会生活的需要,凭借其生存智慧,运用当时所能获得的材料,按照一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制造出来的。因此,任何一件文物或一处遗址,其背后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故事,都承载着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文物工作的初心和使命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和研究,而是要透物见事、见人、见生活、见精神,古为今用,把历史智慧和启示告诉人们,起到教化作用,即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并且,只有当文物发挥了现实作用,文物的保护和研究才有了实在的意义。
但长期以来我国文物工作重保护、轻利用,对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和传播利用做得还不够,文物的时代价值还没有被充分利用。这与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民众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如何激活文物的时代生命力,让文物活起来,是新时代文物工作的主要使命。
据悉,内乡县衙博物馆馆藏显圣庙元代供案学术论文成功发表的同时,供案复制实物也被当地能工巧匠制作出来,此举,顺应了文化强国的时代潮流,难能可贵。(通讯员 刘建全)
编辑:王楠琳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市民话文明 | 在南阳, 文明像春风一样流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