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走基层 |
从远乡打工者到省级“返乡创业之星”,90后小伙刘峥走出“新农人”的俏模样——
梦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
刘峥在繁育基地观察脱毒红薯苗。全媒体记者 周梦 摄
初夏的田野,绿意蓬勃,生机一片。
远方是轻风摇细麦的丰收景象,脚下是新栽秧苗点缀其间的希望之地。站在邓州市高集镇后李村240省道西侧的红薯地里,31岁的刘峥擦去脸上的汗水,露出自带的微笑。
这个从泥土地走出来飞奔大城市的年轻人,如今又回归这片土地,与乡亲们守在一起,找到了自身价值,他坦诚地说:“种地很光荣,这辈子我都离不开农村这片土地了!”
乡亲们在栽种红薯苗。全媒体记者 周梦 摄
在地里,工人们忙碌有序地栽着红薯苗,看着滴灌一滴滴地为刚栽的红薯苗浇着定根水,刘峥深情地告诉记者:“庄稼地可是个宝,只要你对土地有感情,土地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今年,他头茬红薯种了1000亩,二茬红薯打算种4000亩,而头茬的红薯秧足够那4000亩地的秧苗了,这样能省去不少种苗钱!
返乡创业 敢闯敢干蹚新路
刘峥是邓州助农供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别看他年纪轻,可干起事来不简单——
从青涩莽撞的异乡打工者,到借助网络销售农产品带动周边千余名父老乡亲就业,继而成为站在巡游花车上的先进典型人物……
“三农网红”“总经理”“返乡创业之星”“邓州市杰出青年”等诸多类似的荣誉褒奖,见证着刘峥7年间不一样的奋斗历程。
2016年从大连一所高校毕业后,主修土木工程的他选择在当地建筑行业工作,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对待工作唯有努力加勤奋。在这里,连轴转的忙碌和工地条件的艰苦,锻造了他不怕吃苦的毅力。时至今日,被工地钉子扎透脚心的感觉,仍让他刻骨铭记,并激励着他前行。
人生的命运,总会在偶然间改变着方向。2016年,因为自家生产的蜂蜜滞销,无奈的父亲只好求助刘峥,一向孝顺的他遂辞职回到家乡帮助父亲卖蜂蜜。
刘峥回乡盘了个店,发现不但蜂蜜难卖,其他农产品也很难找到销路,遂萌生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农产品的想法。“咋做电商?当时可是睁眼瞎,没办法,只能靠自己在网上查,研究别人的成功之道,学习如何做营销、搞推广,一步步试错发展!”最终,摸出门道,那年他成功帮父亲卖出蜂蜜10余吨。谈起从网络小白成长为电商创业助农成网红,个中滋味只有他最清楚。
电商助农 种地种出新天地
2017年,刘峥的叔叔种的红薯滞销,就找到刘铮让他帮忙在网上卖,很快销售一空。四里八乡的乡亲们也纷纷找他代销绿豆、花生米等农产品。于是,他在邓州城西租了场地,买了3台电脑,成立电商公司,正式走上了电商创业助农之路。
父亲酷爱养蜂,长年在外奔波,一生只干一件事,只为做好蜂蜜,这种秉性也深刻影响着刘峥。只有好产品,才有好销路。为了保证红薯等农产品质量,刘峥开始在龙堰、高集等地流转耕地1500亩,种植优质红薯。为从源头上保证质量,他还与河南农大合作,建立脱毒薯苗繁育基地。他所种的红薯经相关部门认定后,拿到了绿色食品许可证。刘峥说,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带动周边村民发展绿色无公害农特产品,为公司提供充足的货源。
一人富不算富,乡亲富才算富。为让更多父老乡亲共享发展成果,刘峥成立邓州市渠首红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并成立河南省渠首红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做大做强红薯产业。目前,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他与邓州市供销社合作在龙堰乡刁河村建设集综合办公楼、为农服务中心、农产品加工车间、脱毒薯苗繁育基地、红薯储藏窖等为一体的供销农产品加工电商产业园,进一步挖掘红薯种植经济潜力,延伸红薯产业链条,提高红薯的附加值,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如今,他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就业1200余人,推广红薯种植500户,人均增收2000余元。他的公司先后荣获邓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单位等称号。2021年,刘峥本人荣获河南省“返乡创业之星”荣誉称号。
扎根田野 引领更多“新农人”
谈及从城市转战乡村,刘峥充满深情:“作为一名农二代,我深爱着乡亲们和这片土地,我会扎根农村,引导更多人像我一样做新时代农人。”
什么样的人才是新时代的“新农人”?在刘铮看来,首先要有情怀,对乡亲们有感情,对这片土地有深情;其次,要多学习,善创新,现代农业离不开新技术新本领,要紧跟时代步伐;第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要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
他希望蹚出一条路,带领更多的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路。的确,这个年轻人正朝着他的理想之路前进。目前,他创立的这个产、供、销、加工为一体的联合社辐射带动邓州市20多个乡镇的众多乡亲发家致富;可期的未来前景,更是吸引来了两个985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的人才投身三农……
谈起未来,刘峥谋划着继续用电商的思路来做农业,尽可能与更多的人分享这种“新农人”的理念,让更多的乡亲们如他一样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用科技创新让土地生金。(全媒体记者 杨青晓 于欢 周梦)
云悦读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