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走基层 |
一坛黄酒,酿出幸福的味道
中原醇酒业酿酒工人在查看黄酒发酵情况。
金子山下泉水清,花园村里黄酒香。走进内乡县湍东镇花园村,无论身处哪里,都能闻到醉人的酒香。优质红谷加上当地甘甜的山泉水,酿出了诗与远方,也酿出了幸福的滋味。5月8日,记者走进这里,探寻这里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乡村振兴的发展脚步。
找准生态优势 发展富民产业
生态好,泉水清,花园村酿酒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我们这里生态环境优美,山泉水甘甜可口,酿造黄酒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润之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金刚告诉记者,花园村几乎家家户户都酿酒,以前都是自己饮用,或是在亲朋好友之间相互馈赠。花园村黄酒兼容了北派黄酒的温和和南方黄酒的微寒,堪称中原黄酒一绝,因此广受消费者欢迎,市场销售日益拓展,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主要途径。
“我自小‘泡’在酒缸里长大,谙熟制酒工艺。镇党委、政府决定把花园黄酒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扶持我开办了酿酒工厂,让我这酿酒手艺有了用武之地。”中原醇酒业负责人黄桂荣笑着说,湍东镇党委、政府不仅为当地酒企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还投资300余万元对花园村黄酒沿街销售门店的对外形象进行了全方位提升,粉刷房屋立面,更新门窗招牌,修建特色标志,让花园黄酒一条街真正“靓起来”。
一方水土酿一方酒,一方酒助推一方发展。如今的花园村,已经形成了20余家专业的酿酒工厂和作坊,年总产黄酒近5000吨、果酒3000余吨、菊花酒1000余吨,花园村沿街摆放的各色黄酒成了游客们顺手购买的纪念性特产。
打造地域品牌 集聚发展合力
对于花园村的发展优势和短板,当地党委政府进行了充分思考。
“一方面,花园村酒业发展潜力巨大,如果能抓住机遇,把酒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发展,将对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虽然当地酒企众多,但是存在营销理念守旧、生产销售散乱等问题。”湍东镇镇长李素芳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镇政府的协调下,内乡县黄酒协会于2022年6月成立。协会成立以后,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调动各企业力量,树立“内乡花园黄酒”大品牌意识,科学研究制订统一的生产标准、存储标准等,以标准化规范市场赋能当地酒业高质量发展。
润之酒业工人校验黄酒存储单号。
发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当地企业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润之酒业有限公司发挥会长企业作用,积极开展各类人才培训,帮助55位村民获得了三级酿酒工证书。对花园村年轻的黄酒作坊主进行了针对性培训辅导,建起了电商服务站,又帮助其融合了物流服务站、普惠金融服务站,花园村电商服务站成为传播电商信息和政策的前沿和窗口。
协会还邀请专家为本村的黄酒生产经营户普及法律法规知识,传授酒类产品网销经验,甘洌醇香的花园村黄酒开始走出内乡,摆上一线城市家庭的餐桌。
村民王铁汉是花园村酿酒规模中等的农户,酿出的酒部分零售,多数由协会牵头销售。“靠着酿酒脱了贫,现在靠着协会在致富。”王铁汉说,家里去年仅卖酒收入就达到了11万元。目前酒窖里黄酒存酒已被上海、浙江、福建等地的客人认购了大半。
加快文旅发展 推动三产融合
花园村村民酿造售卖黄酒赚钱,更因黄酒品牌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兴旺。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花园村里游客熙熙攘攘,自驾游的车辆络绎不绝。“早就听说内乡的花园黄酒好,现在闻起来确实很正。”因为要开车,宋先生只能把酒放在鼻子下使劲儿闻,临走带了6坛黄酒,准备捎回去馈赠亲友。
金子山下山泉水。
黄酒为媒,旅游开路。湍东镇党委、政府聚焦“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创新思路,联合附近吴垭石头村,布局了“产业+文化+古村+旅游”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发扬“六皮精神”,用心用情招商,与河南金泉农旅开发有限公司达成深度合作意向,规划围绕花园黄酒这一特色产业,打造“一馆一区一基地”(一馆即黄酒文化博物馆,一区即黄酒生产销售街区,一基地即农游、休闲、研学基地),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产销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黄酒文化产业园,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在因千年酒文化而日益火爆的旅游产业中日子越过越旺。
花园村就是这样,不管是晴是雨、是风是雪,不论山高水远、路途迢迢,唯有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才能无惧险阻向前进,日子越过越有滋味。(全媒体记者 张戈 文/图)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鼎泰高科“掌门人”王馨:微钻针“雕”出大产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