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足精神之钙 铸牢思想之魂 |
央视播出大型纪录片《南阳史话》第三集、第四集
以古鉴今资政育人 传承文明凝聚力量
南阳网讯 (全媒体记者吕文杰 刘怡卓)4月29日、30日,反映南阳官德文化的大型纪录片《南阳史话》第三集《廉安万方》、第四集《勤政务本》在央视9套播出。南阳市文联、南阳市社科联分别组织南阳市文艺界代表、社科专家、青年社科工作者、社科类学会负责人收看,反响热烈。
第三集《廉安万方》以夹叙夹议的手法,通过南阳府衙大堂前戒石坊引出“廉”对官员的重要性。继而讲述了4位南阳廉官,即:悬鱼太守羊续、执法严明的张释之、渔阳惠政的张堪以及察举制度改革者左雄。他们的故事展现了南阳官德文化的精神内核,引人深思。专题片大量融入党建元素并穿插了南阳浓郁地方文化特色,足以见得南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官德文化经典淳朴、内涵丰富。
第四集《勤政务本》讲述了4位南阳名人的故事:兴修水利、造福一方的西汉南阳太守召信臣,发明水力鼓风机等农用器械的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地动仪、抨击“谶纬之学”的东汉科学家张衡,著有《伤寒杂病论》、悬壶济世的张仲景。纪录片讲述了这些官员在为官任上心系苍生疾苦,牢记本职、勤政为民的不朽人生传奇,给为政者树立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典范。
《勤政务本》是《南阳史话》系列纪录片的最后一集,片末对南阳优秀官德文化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
“我们南阳社科界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等重要讲话论述精神,汲取《南阳史话》中的智慧力量,牢记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等职责使命,持续加强优秀官德文化等文史圣贤内容的研究梳理阐释普及,推动南阳优秀历史文化不断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发挥以古鉴今、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等作用。”市社科联副主席卢忠哲表示,要积极引导干部群众不断从优秀历史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为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文史馆馆员、南阳师范学院编审刘太祥和南阳诸葛亮研究会会长张晓刚等纷纷表示,《南阳史话》纪录片讲好了南阳故事、传播了南阳声音。这些南阳名人恪尽职守、积极进取,为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展现出南阳官德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南阳市社科工作者,要有担当意识,认真学习、宣传、研究官德文化,为高质量跨越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南阳师范学院冯友兰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李新士,南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王丽等一致认为,文化强是最根本的强,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宣传弘扬南阳官德文化恰逢其时。作为高校教师,为国育才是他们的初心和使命,要把南阳官德文化作为“最好的教科书”,汲取《南阳史话》养分,把所思所学所悟传递下去,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自觉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杜思高表示,市文联积极组织文艺家收听收看,交流学习感悟,同时发挥文联团结引领、协调联络、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性投入到社会主义文艺繁荣事业当中。
市文联兼职副主席、市影视家协会主席李世桥说,看了大型纪录片《南阳史话》,感到非常震撼和激动,这是一部富于历史厚度、思想深度和时代精神的大制作。作为文艺工作者,将强化政治引领,坚持人民至上的创作理念,团结全市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挖掘南阳历史文化资源,讲好新时代南阳故事,努力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弘扬社会正能量,传播南阳好声音。
市文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孙文兴表示,纪录片《南阳史话》其中的精神内涵和厚重文化给未来开展创作工作提供了生动教材,意义重大。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不仅要提高专业素养、锤炼技能、传播文化,更要身正行直、廉洁自律,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以丰富的文艺作品,为南阳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贡献精神力量。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