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走基层 | 千里水脉的安全守护者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百名记者走基层 | 千里水脉的安全守护者
作者:  王冰 叶明晓 张浩

百名记者走基层 |

千里水脉的安全守护者


2.jpg

检测水质。全媒体记者 叶明晓 摄

  2014年,一渠清澈甘甜的丹江水,从陶岔渠首喷涌而出,蜿蜒北上,走中原,穿黄河,越华北,抵京津,滋润沿线土地和人民。8年多来,有这样一群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走相同的路、干相同的事,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着这一渠清水,只为了使其永续北送。

  4月12日,记者走进南水北调中线镇平管理处,与“护水卫士”们面对面,了解他们的工作,倾听他们的故事。

  时间:上午9时

  人物:水质检测专员包森方、侯铮

  “水温14.509,溶解氧10.60,电导率248.1,PH值8.51,浊度1.39,符合地表水一类水质标准。”在淇河倒虹吸水质检测点,南水北调中线镇平管理处工程科水质检测专员包森方铿锵有力地报告着当天的水质检测数据。

  当天上午9时,“90后”水质检测专员包森方如往常一样,带着检测设备准时来到水质采样区,系好安全绳、做好安全措施,然后,拿出取样瓶,在同事侯铮的配合下,抛投、浸水、漫瓶、满瓶、收绳、上提,直至安全到达手中,动作连贯,一气呵成。接着,在检查完设备一切正常后,将取样瓶中的采样水倒入检测罐中,合罐、拧紧,启动检测仪器。不到一分钟,水质检测结果全部显示在检测仪器的显示屏上。

  包森方告诉记者,他们两人一组,每周对水质进行取样检测一次,每月将数据汇总后上报渠首分公司水质检测中心,为分公司科学研判分析水质情况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为了确保水质安全,我们节假日也有人在岗。一年下来常规检测50多次,如果遇到雷雨等恶劣天气,就加大检测频率,一天一次。南水北调这样的世纪大工程,能参与其中,为水质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再累也值得。”包森方言语中充满自豪。

  时间:下午2时

  人物:工程巡查员朱国华、段荣娟

  下午2点,记者来到南水北调中线镇平管理处大马庄西桥段,刚好遇到正在做巡查准备工作的工程巡查员朱国华、段荣娟,她们俩都背了一个七八斤重的背包,里面装有望远镜、锤子、记号笔、卷尺、救生手环等工具。

  朱国华告诉记者,镇平管理处共有5组工程巡查人员,每组两个人,还有一名机动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沿着南水北调河渠,仔细查看所分管的35.8公里渠道。尽管河渠两侧都有路,但由于工作中需要查看的点位太多,使用交通工具反而不便。因此,大家每天徒步巡线一二十公里就成了工作常态。

  记者跟随她们俩沿着日常巡查的路段行走,从边坡到渡槽,从隔离网到绿化带,发现她们巡查的点位有几十处。她们一路走走停停,在哪里发现问题就立即做好巡检记录,并及时上报。

  “巡线工作辛苦枯燥,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冒着寒风,遇到雷雨天气更是丝毫不能马虎。”段荣娟说。

  “为保障渠道水质安全,咱们的工程巡查人员每天都会徒步巡查渠道,排查水体漂浮物、外入污水、渠道沿线污染源等问题;水质检测专员每周都要对渠道水体取样,登记检测参数,还要进行水体藻类、鱼类、禽类等水生物调查和渠道沿线保护区内污染源及风险源走访调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这些年来,南水北调中线镇平段水质一直保持在地表水一类水质标准,能够保障这一渠碧水安全向北是我们的骄傲。”南水北调中线镇平管理处工程科科长陈相拴自豪地说。(全媒体记者 王 冰 叶明晓 张 浩)

1.jpg

云悦读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