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让“东京梦华”照进现实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聚焦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让“东京梦华”照进现实
作者:  大象时政

“州桥明月”是开封名胜“汴京八景”之一,如今,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下面跟随记者一起去现场探寻它的前世今生。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徐珂:这里是州桥遗址的发掘现场,我现在所走的就是州桥的桥面。根据史料记载,州桥最宽的地方达到了50米,也就是说比现在的双向十车道的路还要宽。现在我站在这里,仿佛就已经感受到了当年东京城的繁荣景象。

这次发现的州桥本体是明代早期建设的砖石结构单孔拱桥,桥体直接叠压在宋代州桥桥基上,现场就能清晰直观地看到开封城发展、演变轨迹中的“城摞城”现象。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  王三营:州桥是北宋时期大运河与御街交汇处的一个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它始建于唐代建中年间,历经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几个朝代,可以说也是开封城市兴衰沉浮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

不仅如此,州桥及汴河遗址,还标定了东京城布局的重要坐标,对研究北宋东京城的城市布局结构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河南大学特聘教授   王巍:我们发现它(州桥)的格局,应该是当时的一个中轴线。而且这个中轴线从这个宋代一直到明代,一直延续它都不变。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徐珂:在整个考古现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河道两岸的巨幅石雕壁画,《东京梦华录》中曾这样记载:“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谁能想到,如今,古文中的景象竟然真的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  王三营:我们在发掘壁画的过程中,发现每一块石条上都雕刻有编码,目前推测修筑石壁的时候,应该是在专门的石作坊里雕刻成以后,然后再一块一块搬到这,一块一块砌上去的。

作为目前国内发现的北宋时期体量最大的石刻壁画,它在规模、题材、风格方面都代表了北宋时期石作制度的最高规格和雕刻技术的最高水平。

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科科长  李建新:截至2022年年底,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考古共完成发掘面积4400平方米,发现不同时期的古迹110余处,出土文物达6万余件。

这些不仅填补了中国大运河东京城段遗产的空白,还首次完整揭示了唐宋至清代开封城内的汴河形态,及其修筑、使用、兴废等发展演变过程,为研究中国大运河及其变迁史提供了考古实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河南大学特聘教授   王巍:河南长时间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很多古代的这个都城都在河南,这三个遗址都是首都的发掘,如果是工作做得好,它的重要性往往是一般其他遗址所不可比拟的。所以河南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领跑全国,从这个意义上也是理所当然的。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  任伟:紧紧围绕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指示,继续开展考古中国的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夏文化研究两项重大工程,更细致地研究、保护、解读、宣传、展示、利用。讲好我们中国故事,讲好我们河南故事,讲好我们黄河故事。

编辑:杨飞飞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