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医圣祠、山陕会馆……77岁李剑平用钢笔画出“最美家乡”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武侯祠、医圣祠、山陕会馆……77岁李剑平用钢笔画出“最美家乡”
作者:  于晓霞 张玲

武侯祠、医圣祠、山陕会馆……77岁李剑平用钢笔画出“最美家乡”——

笔尖下的诗画与乡愁


1.jpg

年逾古稀的李剑平潜心创作。

  古朴清幽的武侯祠、雄浑壮观的医圣祠、历史厚重的南阳府衙、巍峨挺拔的犄角尖……你能想到吗?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退休后走遍南阳的名胜风景,用最普通的钢笔、最简单的线条、最接地气的诗文,绘出了他眼中的最美家乡。三月,春暖花开时节,记者走进南阳市人大退休老干部李剑平的画室,走进了老人精心描绘的“诗画南阳”。

2.jpg

李剑平创作的书画。

  妙笔绘家乡  诗画最美南阳

  “热爱自己的家乡,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独有钟情,退休后我想用手中的钢笔。把南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画出来,让更多人去了解南阳的前世今生。”谈及“诗画南阳”的创作,年过七旬的李剑平仍然充满了激情。

  雅致的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古庙高塔、藤萝翠竹,相互点缀……欣赏李剑平的“诗画南阳”,记者跟随着老人的笔触又一次饱览了家乡的风景名胜:武侯祠、医圣祠、南阳府衙、山陕会馆、荆紫关、内乡县衙、宝天曼……一幅幅线条流畅、黑白对比鲜明的钢笔画,笔法精细传神,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这些钢笔画既有精细入微的刻画,也有艺术概括,完美展现了南阳厚重的人文历史和美丽的自然风景。

  一幅好画,怎能少了配诗?“草庐古柏红山门,牌匾石刻载史文,一对两表酬三顾,鞠躬尽瘁励后人”“高屋青瓦堂接堂,飞檐红柱廊通廊,此地自古足轻重,三十六郡有南阳。”“长沙太守行医忙,治病调药在公堂,千年官位无人记,医圣美名天下扬”“自古中原要塞地,刘秀在此赊大旗,山陕会馆遗风在,南船北马入梦里。”“千山出口荆紫关,一脚三省豫鄂陕,店铺栉比满江船,吞吐秦楚半边天。”“西峡主峰犄角尖,千里伏牛最高端。自古泰山小天下,你若登顶小泰山”……一首首言之有物、有感而发的原创诗文,如点睛之笔,让李剑平的钢笔画更加出新出彩。

  笔精墨妙,画美诗佳。在近百幅“诗画南阳”作品中,李剑平用最细腻的笔触和情感传递着自己对这座城市的爱。

  自幼爱书画  晚年潜心作画

  “作为一名绘画爱好者,我很早就有一种冲动——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家乡的景物。工作期间没有时间,直到退休后才终于如愿。”

  李剑平是土生土长的南阳人,从小就喜爱书画,那时候家里穷,也没有人教,他便比着小人书,用铅笔在用过的作业本背面画。有一次跟着大人去看戏,回家后他凭着记忆画了一个武将,头戴花盔,上有两根野鸡翎,身穿战袍,手持长矛,脚蹬木靴,背上还有四面小旗……外公看后表扬他画得好,并在画上写了“水军都督周”五个字。

  长大上班后,李剑平对书画的兴趣始终不减。无论工作再忙,他总会抽空写写毛笔字,比着保温瓶上徐悲鸿的作品画马。特别是在他任职原南阳市旅游局局长期间,为了制定出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他用脚步丈量家乡的山山水水,详细了解每一处名胜古迹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这为他后来的“诗画南阳”创作积累了深厚的底蕴。

  2007年退休后,李剑平背着相机,拿起了老旧的钢笔,一次次遍访南阳,开始他的诗画南阳创作。古柏亭、仲景墓、王府山、汉议事台、花洲书院、丹霞寺……一处处南阳有名的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存跃然纸上,甚至连南阳一中旧址及其在抗战后期迁址的陕西周公庙等那些已不复存在的遗迹,他都画了出来,并精心地为每一处景点配上原创诗文,力求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千年古城南阳的历史渊源和城市变迁。

  黑白钢笔画  记录浓浓乡愁

  “钢笔画更精细更写实更易留住历史,且黑与白,符合中国美学,更能显示出历史的沧桑韵味,展现南阳千年古都的特色。”李剑平说。

  “钢笔画属于独立的画种,是一种具有独特美感且十分有趣的绘画形式。”在李剑平看来,国画大气磅礴、油画浓墨重彩,但写实钢笔画对他拥有莫名的诱惑力,在这尺寸不大的黑白世界里,透着朴实无华的美感,又有着隽永沉着的味道。

  钢笔画不同于写意,描绘的是细节中的细节。“每一笔都要琢磨用笔方向和明暗关系,一幅画至少要用上一个月的时间去完成。”刚退休时,智能手机没有普及,李剑平便拿起相机一次次走进景点,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回家后再用手中钢笔细细地描绘,找其结构,描其细节,一天两天、一周两周甚至一个月两个月。像南阳最著名的景点武侯祠,李剑平已画了半年,至今还没有全部完成。尽管创作过程艰辛,但他喜欢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传递自己对家乡的深情厚爱。

  “用钢笔画记录家乡的老建筑和灵山秀水,留住今日的南阳,就是留住明日南阳的历史。”李剑平说,南阳的人文历史很丰厚,遗憾的是有些古建筑和古遗址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尽管有关部门不断加强保护,但仍有一些代表老南阳的东西在逐渐远去。“那是祖祖辈辈的回忆,那是浓烈的乡愁,我想把它们都用钢笔画的形式留下来。”(全媒体记者 于晓霞/文 张玲/图)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