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美中原!河南刺绣首次集体亮相,传承千年手艺之美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绣”美中原!河南刺绣首次集体亮相,传承千年手艺之美
作者:  郭北晨

  image.png

       十指春风,一绣千年。作为中国古老的国粹之一,刺绣展现了传承古今的生命力,至今仍绽放着夺目的异彩。


  为促进以刺绣为代表的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推动中国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中国绣娘》日前启动。微信图片_20230316155006.jpg

微信图片_20230316155006.jpg

  该纪录片将故事化地呈现中国刺绣之美、中国女性之美、中国之美。3月15日下午,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召开了《中国绣娘》线上座谈会,通过各地工信部门进一步征集筛选出绣艺的代表性人物、高质量精品。


  省工信厅精心组织,首次将河南绣业各大流派召集到一起向栏目组推荐,记者也借此一睹了当前河南刺绣艺术的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会上,开封汴绣、洛阳雀金绣、洛绣,安阳安绣、焦作山阳绣、郑州织锦、顺店刺绣、汝绣等各家代表齐聚一堂,集体展示了河南刺绣流传千年的手艺之美、文化之美。微信图片_20230316154353.jpg

微信图片_20230316154353.jpg

  开封汴绣


  汴绣也称“宋绣”,因产生于北宋的都城汴京开封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几代汴绣艺人努力发掘整理宋代刺绣技艺,并借鉴苏绣、湘绣等其他绣种的长处,总结出36种汴绣针法,发展创新了滚针绣、叠彩绣、反戗绣、悠针绣、蒙针绣等十多种针法。汴绣长于绣制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传统题材,同时也精于摹绣名画,其绣作形象逼真传神,针法严谨工致,技艺精巧细腻,色彩古朴典雅,是刺绣艺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清明上河图》绣卷已成为汴绣的代表作。2008年6月7日,汴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洛阳雀金绣、洛绣


  产于洛阳市。用翠鸟、孔雀的羽毛捻线和金丝线进行缂绣。工艺非常复杂,仅比发丝还要细若干倍的金线制作就需要几十道工序,一件绣品需要数百道工序。绣品薄如蝉翼,但图案玲珑浮凸,具有浮雕一般的立体感,不同的光线,颜色产生不同的变化。


  安阳安绣


  安绣,主要以古朴典雅、灵动细腻著称,既继承了传统手工刺绣的基本技法,又融合现代美学原理,融合绘画和刺绣于一体,作品借助亮丽的丝线,以针为画笔,用线为颜料,在布上做出富有国画、油画韵味的作品来,古朴典雅、生动细腻、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富有立体感,集文化、历史、景观、美学为一体,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正成为北方手工刺绣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之一。


  焦作山阳绣


  产于焦作市,由山阳绣庄潜心研究创制,是以焦作山水为主要内容的山水写真刺绣。山阳绣把焦作山水摄影和刺绣完美结合形成独特的山水写真刺绣风格。为了保持山水刺绣的层次丰富﹑细节完美、色彩逼真﹐有时一根丝线要劈成80份﹐其直径仅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五分之一。


  郑州织锦绣


  目前发现的中国丝织技术最原始的丝织品代表。其原料是河南区域特有的柞蚕丝经天然染色剂着色而成,其工艺采用原始木质的榫卯结构织机,通过上经、穿综、打标,再根据画稿分色、组丝、标注线号等,配合一系列的手经指挂、穿、排、绩、断等原生态纯手工完成,在直立式机梁上织做。其成品具有色彩绚丽多彩,图案典雅精美,工艺织造精细、手感柔软滑顺的特点,在2017年中国首届纺织品非遗大会上被专家肯定为"锦之祖”。


  顺店刺绣


  产于禹州顺店镇。据资料查证,远在宋、明、清时,顺店镇人民就植桑养蚕,煮茧抽丝、加工锦绸,民国年间达到鼎盛时期。绣品过去主要生产古装戏衣、包头、手帕,顺店戏装也因此而得名。目前顺店刺绣有手工刺绣、机绣和电脑绣花。


  汝绣


  汝绣以机绣为主,建有规模化的汝绣创业园,目前主要以平绣、亮片绣、珠子绣生产为主,生产的大幅丝绣、双面绣、屏风、墙布、窗帘、鞋、包、婚庆用品等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其中“五牛图”、“清明上河园图”、“春夏秋冬四季套图”等一系列特色产品出口美国、法国、迪拜等地。


编辑:张洋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