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剑淬墨写青山
陈祖武
国画 雨后山色 李正国
和李正国老师相识多年,多是对乡间闾里风物人情的念念不忘,时常谈天说地、海阔天空。生活的往事都植根在他生命的深处,总是在酝酿在涌动,最终积淀成艺术的基层,而成为他作品的底色。
国画 吉祥梅花送春来 李正国
李老师的画我收藏得较多,家里墙上挂的,案牍上展卷的,时时心追手摩、常常不能忘怀。不像大家惜画如金,尺壁难求,只要懂画的他都舍得赠送,到他画室更是可挑自己最喜爱的作品。李老师说自己不会画“行画”,也不善参与所谓的笔会,可见他在艺术认知上的特立独行,没有无病呻吟的效颦和附雅趋势的弄姿,有的是艺术的个性和艺德的操守。
李老师的画繁复披靡中闪耀着空灵,疏叶密枝间迸发着倔强。一帧小小的山水画密密麻麻、点线勾连、浓淡浚染、聚散有致,用墨和色赋予每一块碎石、每一片野草、每一湾溪水以生命的活力,它们在墨色中构成了美的气韵,在黑白中跳动着生命的活力。白云悠悠的山坳里可以卧看闲云,清澄如镜的秋水里足以洗心。行走在蜿蜒曲折的碎石小路,需要披荆斩棘、踏破铁脚,但却引人入胜,直想走入那白墙蓝瓦的农舍去感受已经远离我们的纯朴,到竹篱茅舍回味相见语依依的亲情。翠竹摇姿、小桥卧波,惊鸿掠空、白石拥水,远山如黛、翠峰如簇,林深幽远、古柏凝寒。徜徉其中,把放纵在远方的心志、徘徊在红尘的灵魂皈依在这青山绿水之间,重新得到自然的滋润和慰藉。
李老师的花卉既空灵妩媚又沧桑沉着。坡脚寒舍边疏影横斜,稀星朗月下暗香浮动,虽然没有伟岸的躯干,却有不屈不挠的傲骨。一剪寒梅、斗霜迎雪,洁白的空间、怒放的花朵、黑白红三色强烈的对比,使得梅花的英姿呼之欲出,在千里冰封中独领风骚,为四季孕育春天,为万籁传递春的消息。一丛芷兰幽居深谷、长叶纷披,虽然没有葳蕤的生机但却卷舒挺拔,伸屈自由。缤纷的花朵任由四季风雨,秋去春来花开花落。生在幽崖绝壁,藏于乱石贫土,年年岁岁把馨香奉献给春天。不求隐逸的高人嗅到芬芳而满怀喜悦,更不会因没有“美人”的随手攀折而悲戚,幽居独处自由自在,在空谷中散发着芬芳。
画由心出。李老师一生追求艺术,在挫折与困苦中初心不改、孜孜以求,耐得住寂寥、守得住心志,似兰斯馨,正合乎他宁静致远、孤独清雅、不落俗囿的独立性格,“不以无人而不芳、不以困劳而改节”,正是他画品和人品的真实写照。李老师把人生的追求全部践行在艺术事业中,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作品荣誉,是南阳市较早加入中国美协的会员之一。退休后他和老画家邱德镜、乔溪岩先生,年轻画家王林、冯新德先生,成为南阳市老干部教育活动中心书画协会的领军人物。他们多次远行黄土高原、太行山脉、黄河岸边、淮河之滨、大别山深处、南水北调源头,踏遍青山,极尽翠微,山河巍然尽收眼底,风物盛景牵绕心中。纵变幻之笔法,泼交融之墨彩,为河山赋能,为文明建设助力,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改革开放以来山乡巨变的作品,得到广大老同志的广泛赞誉和书画界同仁的由衷肯定。
李老师德艺双馨、艺路悠长,期望他在新时代里为老干部们描绘出更加灿烂的桑榆美景,为南阳的发展泼彩增色。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北京2100名游客组团游南阳:首批550名游客昨抵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