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南阳元素大放光彩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南阳元素大放光彩
作者:  温宪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

南阳元素大放光彩


南阳烙画厂技师耐心地帮助游客学习烙画。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在陕西榆林同步举办开幕式、非遗大集、非遗论坛等活动。河南作为主宾省单位,携38个非遗项目组团参加。其中,南阳市的南阳烙画、南阳三弦书、南阳内乡宛梆以其独特魅力,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欣赏,不少当地群众纷纷表示,南阳非遗元素是此次年会上他们印象最深刻的,希望有机会到南阳拜访学习非遗文化。

姬玉香在首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上表演南阳三弦书

  三弦书表演  现场掌声不断

  在榆林市河南马街书会精品展馆,其中一个展厅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及阵阵叫好声。原来,南阳三弦书非遗传承人姬玉香和两位琴师冯山青、翟文强正为观众表演南阳三弦书。

现场传授南阳三弦书。(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姬玉香是南阳市说唱团著名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南阳三弦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她把南阳三弦书东路(省级非遗)、西路(国家级非遗)、中路三派巧妙融合,创作了独具表演特色的小段子。市非遗研究专家马秀华告诉记者,三弦书河南省各地都有,不同流派风格迥然,这次参会,姬玉香的南阳三弦书是河南三弦书的代表。几天来,她反复演唱《夫妻争灯》《关羽挑袍》《小两口回娘家》《卖丫鬟》《劝闺女》等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接地气的段子,老百姓很爱听。不但唱,她还利用闲散时间教当地人唱、表演。

  内乡宛梆  蜚声三秦大地

  据了解,此次非遗大集期间,在榆林市古街区,数千人簇拥着一个舞台,南阳内乡宛梆那行云流水般的高八度花腔所发出的特有“海豚音”,令现场观众无不拍手叫好。保安不得不多次登台暂停演出,以确保秩序正常。

  马秀华介绍,南阳内乡宛梆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非遗,有着天下第一团之说。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个剧种,中国仅存这一个县办剧团。这个剧团一旦解体,宛梆这个剧种便岌岌可危了。

  “内乡宛梆是400年前由陕西传入南阳的陕梆演变而来的。”马秀华表示,400年前走出三秦大地的陕梆,400年后经过我们的提炼又回到了娘家。作为宛梆的娘家人,纷纷奔走相告,据说在南阳内乡宛梆演出期间,从西安到榆林的机票难求。主弦变了,但那似鸟鸣的“唧唧梆”高音却在黄土高原上回响。

  南阳烙画  展品供不应求

  在此次年会另一主办地,榆林市万佛楼西北,国家级非遗、南阳“三宝”之一的南阳烙画展位上,烙画产品供不应求,后续的产品刚卸下车又被抢购一空。

  据介绍,很多当地市民簇拥在展位前,亲手烙画,感受南阳非遗的魅力。南阳烙画厂厂长、南阳烙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哲,不惜把带过去准备现场烙画销售的空白椴木板材,全部用来示范,还手把手地教。很多当地市民表示,“南阳这宝贝啊,这次算是在陕北彻底出名啦!”

  南阳非遗  期待叫响全国

  采访中,马秀华告诉记者,此次首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南阳三个非遗项目大为叫好,观看群众数以万计。南阳三弦书是首批国家级非遗,姬玉香代表河南省登台榆林,每天演唱之余,几乎被求学的年轻人围个水泄不通;南阳烙画厂的烙画也是国家级非遗,该厂是代表豫西南流派被特邀入会,李哲厂长所带的准备现烙现销的木板,由于当地人的热情,最后全部拿出来与观众互动;内乡宛梆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这次赴陕被称为回娘家,超出了安排演出场次一倍,因为观众多、秩序难以维持而多次叫停。

  南阳非遗榆林之行,不仅反映了南阳非遗本身表现形式的精彩和社会性,更反映了非遗传承人的品格和担当。应了“南阳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深厚”这句惯用的评语。

  据悉,南阳目前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3个,河南省省级非遗项目55个,他们中间的大多数既是“文化”,又是“产业”,还是地方一张有影响力的名片。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南阳市非遗,不仅需要非遗传承人个人努力发扬,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多方面创造条件,让南阳非遗做大做强,融入社会,走出南阳、叫响全国。(全媒体记者 温宪)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