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丨甲骨文破译“一字十万”:这笔钱真的不好拿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丨甲骨文破译“一字十万”:这笔钱真的不好拿
作者:  

  破译一个甲骨文奖励10万元——

  

  这是中国文字博物馆

  

  曾面向社会发出的“悬赏令”

  

  2018年,有一人拿到了这10万元

  

  他就是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员蒋玉斌

  

  获奖论文是

  

  《释甲骨金文的“蠢”——兼论相关问题》

  

  他也是目前唯一拿到这笔奖金的人

  

  蒋玉斌是怎么收获“一字十万”的?

  

  甲骨文的破译难在哪儿?

  

  听听他怎么说——

  

  经过多年考证,蒋玉斌得出结论:甲骨文、金文中用在某些方国名字前的“屯”字,应该释读为蠢动的“蠢”字。例如,“屯夷方”应解读为“动乱的夷方”。

  

  蒋玉斌说:“当时在商王国的周边,方国林立。有些方国不服商王朝的管治,兴兵作乱,就被称作‘蠢某方’,加以征讨”。经过这样解读,文句一下子读通了,也提高了反映王朝与方国部族关系资料的利用效率。


  

  

  看似简单的“王”,是如何考释出来的?“王”字在甲骨文中有几种写法?甲骨文的考释有时需要大开脑洞、旋转方向来得到答案。


    


  上一期视频中(戳这里),中国文字博物馆研究中心的刘浩研究员提出了一个难解的yǒu字。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难解?蒋玉斌对此进行了解答。


  

  

  据学者统计

  

  目前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共4000余个

  

  取得共识的破译字约占三分之一

  

  “容易的已经被破译了,

  

  没能破译的都是‘硬骨头’,

  

  大多既复杂,又不成文。”

  

  蒋玉斌说

  

  考释甲骨文字

  

  难在已知信息太有限

  

  难以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

  

  更难的是要坐冷板凳、下大功夫

  

  “如果缺乏兴趣,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

  

  就很难取得新突破。”


  

  目前,国内已有多所高校

  

  开设古文字学相关本科专业

  

  后备人才队伍逐渐丰实

  

  蒋玉斌希望

  

  在考释甲骨文字的艰苦道路上

  

  有更多年轻的身影加入

  

  一起前行


编辑:谢瑶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