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8日-18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天下收藏文化街美术馆,由郑州天下收藏文化街、河南省书画收藏协会联合主办举办了“长河流日月”——纪念谢瑞阶诞辰120周年谢瑞阶书画展。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曾被遗忘的中原书画“泰斗”谢瑞阶先生重回大众视野。
谢瑞阶先生不畏眼疾所困、誓志书画艺术。他小学二年级,因突发头疾致使右眼失明,不得已而休学。休学期间,受盲人过桥启发,摒弃颓废心理,孜孜不倦临摹《芥子园画谱》等先贤绘画作品,熟读领悟南齐谢赫“六法”等书法绘画理论。1921年考入开封师范专科学校(原开封艺术学校)攻读美术专业,1923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研习西画,奠定了他走向书画艺术巅峰的基石。
谢瑞阶先生牢记初心使命、传道授业解惑。1924年,他从上海美专西洋画系毕业回乡后,不愿为一个素不相识的“阔人”军阀折损气节,弃画从教,先后任教于开封东岳艺校、北仓女子中学和女子师范等学校,尽管薪俸微薄,但乐此不疲。38年的教育生涯,他坚守“育人”初心使命,以“教书教人传正道”自勉,既是离休后,年愈耄耋,仍把教书育人作为己任,80岁寿辰时,还写下“刚健,笃实,辉光”信条,与其学生们共勉,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责任心孜孜不倦传道授业解惑,受人尊敬。
谢瑞阶先生善于开拓创新、独创黄河题材。在绘画艺术上,他早期学习西洋画,20年代创作以油画为主,30年代转入中国画创作,1934年编著出版《人物画法简述》,1935年人物作品《朗吟飞过洞庭湖》入选在南京举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46年在开封举办个人画展,1955年《植棉能手石玉殿》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55年,恰逢国家实施大规模综合治理黄河规划,把美术创作的重心转移到黄河绘画题材上来,开启了独特的黄河题材山水画创作的新路程,进入了人生艺术创作的辉煌时期,因独创黄河题材山水画创作而确立了中原艺坛“泰斗”地位,《黄河三门峡》入选1960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黄河在前进》入选1973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大河上下、浩浩长春》等被中国美术馆、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历任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
谢瑞阶先生讴歌祖国繁荣,彰显家国情怀。新中国成立后,他满怀激情用绘画来歌颂党所领导的土地改革和翻身农民的喜悦。自上世纪60年代起,他对黄河的全貌和重点水利设施作了比较系统翔实的考察,行经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7省自治区,行程两万余里,积累了大量素材,相继创作出了《三门峡全景》、《雨后新晴》、《黄河入海流》、《壶口瀑布》、《黄河禹门》、《中流砥柱》、《黄河在前进》等一系列巨幅杰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待厅陈列他的国画《大河上下 浩浩长春》,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奋斗精神,描绘了伟大祖国欣欣向荣景象,被称为社会主义时代山水画的里程碑。
“机缘成熟得离休,坐看彩云任悠悠。漫理思绪就经纬,无挂无碍展眉头。”这是谢瑞阶先生离休后创作的一首自传诗,也印证了他奉献教育、报效祖国的传奇人生。
无求品高,无欲则刚。淡泊明志、报效祖国的谢瑞阶先生是让后人怀念、受世人崇敬的中原书画“泰斗”。(通讯员万成伟)
编辑:马钰春子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唐河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开展志愿服务 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