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网评 | 高考加分“瘦身” 体现教育公平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南阳网网评 | 高考加分“瘦身” 体现教育公平
作者:  陈向阳

高考加分“瘦身” 体现教育公平

陈向阳


  在教育部9月1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指导各地逐步取消95类地方性加分项目,进一步降低加分分值,以实现“大幅减少、严格控制”的目标。

  回头来看,当初设计高考加分,目的是为了更精准地选拔人才,从政策角度上弥补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弊端,让有特殊才能和特长的孩子能够凭借自己的专长考进大学。应该说,早期的高考加分政策是维护高考公平性的臂膀,给了更多孩子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随着高考加分政策不断演进,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的加分项目开始亵渎高考的公平性。据媒体报道,2010年时教育部加分规定只有14种,而全国各省份却有近200种之多,导致“乱象丛生”,让高考加分“越走越远”。

  一项公共政策,应该尽可能做到让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而不只是一部分人的福利。然而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各地自由裁量权和弹性较大,高考加分越来越受到诟病,加之加分分值过高,要知道高考中多拿一分,就能挤掉不知多少人。更不要说个别家长为了让不符合条件的孩子加上分,通过各种暗箱操作获取违规加分,导致出现教育领域的腐败。这些现象,严重伤害了教育公平、高考公平,对那些十二年寒窗苦读的普通学子来说,是极大的不公。也有一些家长看似“合理利用”规则,让孩子不是出于兴趣爱好而是为了加分“突击”特长,让本来学习压力已经很大的高中生增加额外负担。这样的功利结果和加分的初衷背道而驰。

  对高考加分项目“瘦身”,让分数更纯粹,考试才更公平。近年来,各地的高考改革也一直在不断探索,比如高考使用全国统一命题卷的省份如今已达27个。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到了2021年的58.7%。

  教育公平是关注度最高的社会公平之一,而高考公平则是教育公平最直接最基本的体现,也是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基础。高考公平不仅能够托举更多普通家庭孩子的梦想,而且可以为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高考加分作为一项政策当然还会长期存在,但未来的趋势,肯定是加分项目越来越少,审核越来越严,想利用高考加分走捷径的可能性也越来越低。这不仅是公平的需要,事实上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减负。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