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严管矫正“分心驾驶”
陈向阳
眼见前面是红灯,车还在缓缓行驶中,手却已经伸向了手机,这恐怕是很多司机的驾驶日常。据《法治日报》报道,近日,北京1900余处“电子警察”进行了功能升级,实现了对一系列“分心驾驶”行为的高清识别。一经确认,驾驶员将被处罚200元记3分。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三项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过去,交管部门将治理重点放在边开车边接打电话上,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习惯的变化,“分心驾驶”的内涵与外延大大拓展。开车时直接抄起手机放在耳边的现象少了,但把手机放在支架上摆弄、时不时回条微信、对着车载屏幕点点戳戳等情况愈发常见。
“分心驾驶”危害之甚不言自明,司机们也不是不知道不妥,之所以不当回事,还是侥幸心理作祟。许多人自认胆大心细、眼疾手快,不至于在分秒之间出事故。殊不知,在所有交通事故成因中,“分心驾驶”位列第二。
据专业测算,在100公里的时速状态下,车辆每秒能跑出去28米左右,分神2秒就相当于盲开了近60米。有报道称,开车接打电话导致交通事故的风险比通常情况高4倍,追尾概率增加1倍,注意力下降37%,刹车反应慢19%。所以,“司机一分神,事故找上门”绝非虚言,“小心驶得万年船”才是硬道理。
目前,全国很多城市均加大了对“分心驾驶”的处罚力度,用严管来矫正“分心驾驶”方向盘。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真管真罚、严管重罚,真金白银的成本,才能倒逼更多驾驶员找回专注。更重要的是,大家应该明白这背后的良苦用心,自觉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乃至生活习惯。手机如今已成为当代人的“外挂器官”,即时通讯工具与我们的生活、工作紧紧捆绑在一起。反过来,这种网络化生存也重塑了我们的行为习惯,一会儿没碰手机,似乎就有些无所适从。但无论何时何地,安全都是底线,没有什么信息和娱乐比人命还重要。在驾驶时保持一份专注,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现代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而汽车制造的一大趋势就是智能化,车载屏幕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这意味着,我们无法逃避一个被信息与娱乐包裹的氛围。但它不必然导致危险,关键是要有必要时与其保持距离的定力。这种专注力和距离感,不仅有助于驾驶安全,又何尝不是网络化时代的生存之道?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网网评 | “小口袋”装满“大幸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