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群防群控筑防线
——南阳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抗击疫情工作综述
65个疫情防控联合党委;
766个联合党支部(总支);
6027个联合党小组;
参与党员达51011人;
…… ……
每组数据背后,是南阳市党建引领,筑牢疫情防控工作群防群控局面的生动写照。
进入2022年,我国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多地频发态势,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深入推进“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南阳市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落实“四早”要求、压实“四方责任”、扎紧“四个口袋”,始终做到防控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确保南阳长周期实现疫情“零感染、零传播、零输入、零输出”目标。
一声号令
全域党建全域红
一面党旗就是一道防线,一顶帐篷就是一个堡垒。
把堡垒筑在最前沿。南阳市委组织部快速反应、系统谋划、精心组织,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化运用全域党建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迅速行动,在关键重点部位值守卡点及街道、社区和楼院小区有序设置联合党组织,为疫情防控工作增添助力。
全市共组建65个疫情防控联合党委、766个联合党支部(总支)、6027个联合党小组,参与党员达51011人,覆盖了全市防疫的各个重点部位、关键防线。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五次推进会精神,3月14日下发《关于加强党建引领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起草下发了《疫情防控联合党组织日常管理十条措施》,加强联合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防疫工作提质增效。在高速口、长途汽车站、火车站、高铁站、飞机场等关键部位成立的疫情防控联合党组织,一律由县处级领导干部任书记,所在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公安机关相关负责同志任副书记,统筹调度各方面资源力量,严格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开展工作。
党旗所指,行之所向。淅川县发布红色动员令,依托全科网格化管理模式,淅川在城区共划分出580余个终端网格,形成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
“举党旗战一线、亮党徽当先锋”。在疫情防控大战大考中,南阳市做到了疫情防控在哪里,工作就延伸到哪里,联合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旗始终在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一往无前
党群同心战疫情
南阳市委组织部联合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对全市疫情群防群控工作措施进行明确细化,构建疫情联防联控“七个一”工作措施。即:组建一支精干队伍,设置一批防控卡点,制定一套应急预案,每日一轮排查检查,制定一套应急预案,一周一次研判会商,压实一系列包保责任。全市各级各单位党员干部同心、同向、同行、同力战斗在一起,党员干部与群众、志愿者一体,勠力同心,奋辑笃行,凝聚强大合力,为广大人民群众编织起一道疫情防控的“安全网”。
今年7月,南阳市一相邻市县发生了规模性疫情,给南阳市桐柏县、社旗县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桐柏县用活“千名党员联万户”活动载体,以社区为单位,组建8个疫情防控战时联合党总支,以城区网格为单位,成立162个联合党支部,以楼栋为单位,成立党小组375个,构建了城区疫情防控四级组织体系。
社旗县组建22支“党员突击队”,全力做好全天候疫情卡点值班值守、疫情防控政策支持宣传、沿线巡逻等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抗疫一线捐助了口罩、消毒水、方便面、西瓜等,在外地工作的人,也通过自己的方式尽绵薄之力,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一“网”情深
严防死守保民安
疫情防控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
南阳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全科网格化管理优势,进一步建强街道(乡镇)、社区(村)、片区(村民小组)、小区(居民楼院)四级网格体系,吸纳各方面党员力量,分级成立疫情防控联合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及攻坚党小组,认真落实各级网格管理机制,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
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我为南阳疫情防控找风险作贡献”活动,加强“场所码”扫码查验工作,做到应设尽设、应扫尽扫、应查尽查。消除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盲区,确保全覆盖。通过及时发现风险、消除风险,坚决把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8月23日,南阳市在邓州召开全市疫情防控入(返)宛人员报备核查现场会,要求各县市区全面提升入(返)宛人员报备核查工作水平,筑牢外防输入防线。
这场抗疫,有力度,更有温度。
南阳市委组织部、南阳市总工会两次前往主要疫情防控卡点,开展送温暖活动。
8月10日上午,南阳市委组织部、南阳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带队到周南高速红泥湾站疫情防控卡点开展2022年“关爱职工送清凉、服务大局助发展”主题慰问活动。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我们坚信,有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担当奉献,一定能迎来“疫”散花开、春色满园,为南阳市现代化省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强保证。(全媒体记者 李小胄 高 波)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河南南阳:巡察送来“及时雨” 解了企业“燃眉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