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仓房镇:摘下“七寸红” 奔上幸福路
“都是本地人干活,栽苗、除草、打药、打芽子、采摘,每天80元/人,长期务工的年均增收1万余元。我看场子,每月工资1000元。”说这话的,是淅川县仓房镇仓房村群众张道仁。
淅川县仓房镇星旗同创观摩点评暨奋战三季度决战全年红誓师大会。 通讯员 周文海 摄
淅川县仓房镇利用羊肚菌产业发展“空窗期”,在两个基地67个大棚,发展“七寸红”辣椒50余亩。除羊肚菌增收致富外,“七寸红”辣椒又分别给周庄村、仓房村集体经济增收3000元、5000元。
汗珠在一中年汉子结实的身板上滚动,肥壮的青枝绿叶间,红艳艳的鲜椒格外诱人。8月18日下午,笔者见到了正在基地抗旱保秋的老板廖延庆。
淅川县仓房镇仓房村干部深入“七寸红”大棚种植基地。 通讯员 周文海 摄
辣椒在市场上一直是俏货,“七寸红”辣椒更吃香,亩植2200棵左右,单次采收鲜椒3-4斤/棵。因其特别捞秋,每年可以采收3-4次。今年,受疫情和旱情影响,辣椒在多个地方成了缺物,价钱比往年上调不少,可达2.4-2.5元/斤。优质的可以走大市场,发往全国各地;品质稍差的,可就近深加工成辣酱。到采摘高峰期,两天就可采摘5-6千斤,正好一大车,外地客商直接上门收购。
“我也是个农民,是远迁在外的移民。原是做果园管理的,从未投资过辣椒行业,但想趁年轻再逼自己一把,把对库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化作“星旗同创”的实际行动。带着这样的情怀,经过深入考察,在朋友的引荐下,来到仓房投资兴业。仓房镇杨书记、肖镇长,周庄、仓房的镇村干部群众,在营商环境、产业管护等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关心支持和热情帮助,我们处出感情了!老感觉发展不好,就对不起他们!”廖延庆深情地说。
淅川县仓房镇周庄村干部深入“七寸红”大棚种植基地。 通讯员 周文海 摄
众所周知,辣椒不仅是一道菜,更是三餐必备的调味品,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能开胃健脾、促进血液循环。“七寸红”辣椒椒长质厚、色亮味浓、椒油充裕,做成的辣椒苗凉菜、辣椒咸菜、辣椒酱、油泼辣子等都是极好的食品。串好的辣椒串是颇具农家风味的一道风景。
在该镇所辖的马沟村,发动群众在露天环境试点种植“七寸红”近30亩,已采收3次,近2万斤。
淅川县仓房镇马沟村集体经济第三次采摘现场。 王建明 摄
产业兴旺是农村“五星”支部创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仓房镇聚力“两个作用”,建设支部过硬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作用,引导支部书记当好“头羊”、党支部“主心骨”和党员队伍带头人。聚力“一村一品”,建设产业兴旺村。积极对接上级有关部门,立足各村资源禀赋,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等因素,科学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工作机制,重视结果运用。结合“作风能力建设年”活动,建立“双绑”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建立奖励机制,增加工酬、奖励经费,享受晋职晋级、评优评先的加分或优先,激励村党支部干事创业,最终创成五星级“产业兴旺星”。
采访中,仓房、周庄、马沟三村干部群众纷纷表示,生态农业让他们吃的是放心食品,全域旅游为群众带来了经济实惠,特色产业让他们有了挣钱攒钱的门路,项目经济解决了发展难题。“奋战三季度,决战全年红”,在越来越文明宜居的越来越治理有效环境里生产生活,他们的日子一定会像这红艳艳的辣椒一样红红火火。(通讯员 周文海)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把初心写在山水中 ——南阳市生态文明促进会发展综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