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三伏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吃”在三伏
作者:  易佰福

吃在三伏--头图.jpg


  闲翻史书,发现三伏天的食俗,在古代的表现相当生猛。秦汉时期,人们不仅要吃狗肉羊肉,而且还通宵达旦、喝大酒以躲暑热。这多少颠覆了我们的惯常认知,三伏时节酷暑难耐,人们吃东西胃口不佳,一般都是清淡饮食。古人的三伏如此豪爽,不仅开了眼界,也让我们找到了不少地区盛夏吃“伏羊”的渊源和注脚。


1.jpg


  《史记·秦纪六》:“秦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蛊。”说的就是当年的秦国人进入伏天时,通过吃狗肉强身健体,防暑驱疾。《汉书》记载,皇帝“伏日,诏赐从官肉”。而当时的“官肉”即为“三牲”之首的羊肉。可见,古代人过伏天不仅喜欢吃狗肉,另外还喜欢吃羊肉,又把吃羊肉的做法称为“吃伏羊”。


2.jpg


  三国时期魏国郎中鱼豢《典略》记载:“袁绍军与绍子弟日共宴饮,常以三伏之际,昼夜酣饮极醉,至於无知,云以避一时之暑。”而在民间,百姓也有类似的过伏天习俗,《汉书》中亦有“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的记载。这说明在汉代,农家每年在盛夏和严冬吃羊肉已经相当普遍。


3.jpg


  《黄帝内经》上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说的是伏天食羊可使阴阳平衡,寒热互补。入伏食羊正是宣泄阳气,防范风邪的最佳时机。因此有民谚:“夏进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可见,古人伏天的饮食习惯确实与现在人不太一样,古人于酷热难耐的伏天进食热量高的狗、羊肉及热汤面,更是有点出人意外。


4.jpg


  我们南阳的伏天饮食,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民间俗语。这大概与节气和那时的菜农生产技艺有关。农耕时代没有大棚和反季节蔬菜,夏天反而缺少青菜。也只能在此时弄些简单少油又清淡爽口的饭食,所以就衍生出伏天吃饺子、面条、烙饼的食俗。因为谐音,“伏”者“福”也,锅贴饺子和烙饼都有贴福之寓意。


5.jpg


  炖狗肉羊肉,一般不放盐,要的是本真的鲜香,蘸上调料汁大快朵颐,非常解馋过瘾。饺子、面条、烙饼,夏天吃也要蘸汁点酱,吃起来爽口开胃。餐桌上如果有一瓶易佰福牛肉酱或是辣椒酱,那一切就更OK了。炎炎夏日,浇上一勺易佰福酱品,立马有了点味之魂。易佰福黄牛肉酱系列品种多样、荤素兼具、口味齐全,让你蘸肉、拌面、吃饺子,都能吃出美妙滋味。


6.jpg


  老魏出身御厨世家,是赊店魏氏牛肉酱传承人。他的易佰福牛肉酱系列,是“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同时也是省商务厅授予的“河南老字号”品牌。产品线包括易佰福黄牛肉酱、鲜椒牛肉酱、香菇牛肉酱、杏鲍菇牛肉酱,鸡肉酱,香菇酱、杏鲍菇酱、辣椒酱,XO干贝酱、油泼辣子等多项品类。可谓应有尽有,是我们夏天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提味妙品。


7.jpg


  老魏的易佰福牛肉酱坚守祖训,在晒酱发酵、牛肉烹煮、调料配方等环节,一直坚持传统手工和祖传秘制,让这一中原酱品穿越百年,依旧保持最初的本真口味。易佰福坚持原产地风味,食材上选取南阳黄牛、西峡香菇、淅川辣椒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让易佰福这一南阳特产,不仅留住了盆地风物的岁月年轮,更承载了饮食文化的中原情怀。(易佰福)


尾图.jpg

编辑:马钰春子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唐河县临港街道开展畜牧养殖技能培训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