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留遗愿,女儿帮妈妈找家——
一家三代人31年接力寻亲
刘娇(左)带着妈妈(中)来寻亲。
7月11日,南阳微警局肖振宇寻亲工作室来了一对母女,她们来自新野县,女儿名叫刘娇,她要为与娘家失联31年的母亲寻家。她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说不清家在哪里,但是刘家三代人从未放弃,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会圆了这个梦。
捡来的妈妈 不知家在哪里
刘娇今年30岁,本是镇平县郭庄回族乡人,她的妈妈是奶奶捡回来的。
那是1990年腊月一个寒冷的早晨,刘娇的奶奶文老太太在离家不远的麦秸垛里发现了一个穿着黑棉袄、冻得瑟瑟发抖的女子。这名女子看上去20多岁,肤色白皙,面容姣好,衣着干净,不像是常年在外流浪的人。问她话,她面露恐惧不予回答。文老太太是个热心肠,见此情景,便将女子带回家里,打来水洗了脸,还给她做了一碗热饭。通过交流,老人发现这名女子神志不清,经再三询问,女子说自己叫冯桃(音),母亲姓陈,不知道家是哪里的。
刘家人留意女子的言行,想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她的家人。但是女子很少说话,偶尔会说出来几个字,会把凳子叫作“椅哇儿”,把鞋子说成“孩子”,问她家是哪里的,她就回答“着不道”等等。观察女子的行为,刘家人发现她有时候会抱着一个枕头拍,像抱孩子一样。问她有没有孩子,她会用手比画,有一个很小的孩子。
上世纪90年代初,信息也不发达,刘娇的奶奶见人就打听,谁认识她家收留的这个女子,可是没人认识。有时村里会来收废品的、收粮食的人,刘娇的奶奶便领着女子向他们打听是否在哪村见过她,可惜也没人认识。
那时候农村好多人没上过学,大多数成年人都不识字,可是这名女子能看书,能读信,还能看懂英文,邻居猜测,说女子是不是没考上学精神受刺激了。
女子在刘家住了下来。刘娇的奶奶待她像亲闺女一样,不让她下地干活,有什么好吃的,都让她先吃,就连吃饭也是每次做好了先端给她。在刘家,他们给她取了新名,叫刘英。
当年刘家家境贫寒,文老太太的二儿子年轻时做工伤了右手,导致残疾,41岁还没成家。二儿子平时对女子照顾得无微不至,老人看在眼里,便考虑,让刘英留下与二儿子成为一家人。1992年年底,刘娇出生,4年后,她又多了一个弟弟。
父亲撒手人寰 留下遗愿给女儿
刘娇母亲的病越来越严重,说话也越来越少,然而家境贫寒,他们没钱去大医院治疗,在乡里的诊所治疗效果也不佳。病情加重导致刘娇的母亲连孩子也照顾不好。
“听奶奶说,我还没满月的时候,妈妈睡觉把我当枕头压在头下,还把我当玩具藏在箱子里。弟弟几个月大的时候,妈妈把弟弟扔在水桶里,幸亏奶奶及时发现。”刘娇说,因为母亲的病没能得到很好治疗,导致她做一些事的时候根本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危险。
母亲总是添乱,但是刘娇的奶奶和父亲从没嫌弃过她。奶奶承包了所有的家务及照看孩子的重任,刘娇的父亲靠干点农活、捡些废品给家里增加收入。
刘娇记得小学二年级时,有一天下午,父亲去地里干活,母亲就坐在地头等着,刘娇突然听到母亲在唱《妈妈的吻》这首歌,那是她第一次听见母亲开口唱歌,当时心情很激动。刘娇现在回想起来,也许那时候妈妈也很想家吧,也很想念她自己的妈妈。刘娇何尝不想见到外婆,小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到外婆家走亲戚,外婆买吃的买穿的,她别提有多羡慕了。
2008年,刘娇16岁,弟弟12岁,两人在校成绩都很好。可是,那时候刘娇的奶奶已经80多岁,父亲年纪也大了,母亲还需要人照料。虽然一年只有300多元钱的学费和生活费,但是对于他们这个家庭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父亲为省点钱,有时生病了都是硬扛过去,从不买药。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她做出一个决定:终止学业,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供弟弟读书。
那时候刘娇在广东一家鞋厂打工,一个月只有850元工资,她每月省吃俭用,只留50元,其余全都寄回家,一个月瘦了十几斤。无论自己工作有多辛苦,但是每次打电话回家,她总是报喜不报忧,不让家人担心。刘娇的辛勤付出虽然让家庭收入状况得到好转,但苦难并未远离这个家庭。
2013年,刘娇的弟弟考上了县里的高中,一家人正为此高兴时,她的父亲却查出胃癌和肝癌。刘娇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辞去工作往家赶,送父亲到南阳治疗。在医院一个多月,刘娇在父亲面前总是强颜欢笑,给父亲加油鼓劲儿,可是她知道父亲病得不轻。“在医院里,我父亲托付我两件事,一是要照顾好家,二是尽可能帮妈妈找到娘家人。”刘娇答应了,可是父亲却没能等到她兑现承诺,一个多月后便离世了。
女儿尽孝心 为母寻亲人
在医院照顾父亲的时候,刘娇认识了现在的老公——新野小伙小韦。刘娇对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他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认定刘娇就是今生要牵手的人。刘娇奶奶年纪大了,母亲又患病,弟弟还在上学,小韦一家并不嫌弃。那时候农村结婚重视彩礼,彩礼高得离谱还要有车有房,可是刘娇只向婆家提一个条件,彩礼够买几样嫁妆就行,她要带着母亲出嫁。
婆家理解刘娇,满口答应下来。2013年8月,刘娇结婚了,把奶奶托付给了叔叔,她带着母亲来到了新野。丈夫出去工作养家,照顾母亲的重任落在刘娇一人身上,母亲不是狂躁型病人,但是行为像个孩子,会时不时搞一些小破坏,就连穿衣、洗澡这些事也需要刘娇操心,还要防止母亲私自外出走丢。
刘娇对母亲的孝顺,邻里看在眼里,称赞有加,都羡慕刘娇妈妈有一个好女儿。
2015年8月,刘娇的弟弟如愿考入一所本科院校,在亲戚及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下顺利走进大学校门。如今,刘娇的弟弟已经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生活正在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可是刘娇没有忘记,要替母亲寻根。尤其是刘娇有了自己的孩子当了母亲后,她更懂一个孩子对母亲意味着什么,她经常在想,外婆有没有想她丢失的女儿?母亲到刘家之前的孩子有没有想妈妈?几个月前,她通过报纸看到南阳民警肖振宇帮别人成功寻亲的消息,便在南阳微警局肖振宇寻亲平台登记了关于母亲寻亲的信息。
“我现在有能力照顾妈妈,只是想让她有生之年见到自己的亲人,这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希望妈妈见到亲人,病情会好转。”刘娇告诉记者。
刘娇的孝心也感动了肖振宇,他表示,一定尽最大努力帮她们实现愿望。(全媒体记者 徐蕾 文/图)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召县纪委监委:实施“五个一”活动 助推“两个责任”全面落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