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雕琢出神韵
——访杨廷宝雕像设计师王军校
讲述雕塑细节
6月18日,杨廷宝雕像揭幕。6月22日,记者采访了雕像的作者南阳理工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王军校,听他讲述创作杨廷宝雕像背后的故事。
翻资料汲取灵感,确定立意
今年3月初,王军校接到雕塑任务。能为南阳的文化名人塑像,是他一直想做并且正在做的一件事。但为杨廷宝先生塑像不一样,作为近现代的名人,留下来的具体资料和照片较多,见过先生的人也多,并且也有雕塑家为他塑过肖像,人们会不自觉地进行比较,这让他倍感压力。
如何让雕像既表现出先生的人格魅力,又能在塑造形式和艺术语言的表达上与众不同?王军校陷入苦思冥想之中。通过翻阅线上线下各种与杨廷宝先生有关的资料,王军校了解到先生的建筑设计风格、作品所表现出洗练凝重的风骨,以及具有的浪漫主义情怀。经过分析,再结合先生的生活经历进行提炼,他开始了第一版30厘米泥稿的创作。随后,他将作品的照片发给了杨廷宝先生的家人,得到杨家人的认同,王军校信心倍增。
细节上下功夫,力争形神兼备
正式的作品做多高多大?选取什么材质?底座字体选什么?种种细节,王军校都反复考虑,力争做到最好。
好的雕塑作品,不仅要做到形似,还要逼真传神。仅以一张先生经典的正面照片做参考,想要更好地表现先生谦谦君子的人物特点,就要在雕塑细节上狠下功夫。“在创作人物雕塑时,不能机械地模拟,还要运用艺术处理手法,去芜存菁,去粗取精。我在创作时,就有意识地运用夸张手法,让先生头微微上抬,并向右转动,这样头、劲、胸之间的关系才更协调,运用空间摆动关系,加强雕塑节奏韵律,让其生动传神。我没有给雕像做手臂,希望留给观者遐想的空间。”王军校说。
就这样,先从整体入手,焊接金属骨架,做出雕塑轮廓,再开始上泥,处理雕塑的局部细节,之后翻模、喷漆、打磨……王军校抱着对前辈敬仰的心态,边制作,边学习,足足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这座杨廷宝先生的雕塑才制作完成。(全媒体记者 王延娟 文/图)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周同宾先生纪念文集》出版发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