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郑渝高铁首发列车,南阳日报记者赶赴重庆寻找山城里的“南阳故事”——
看!巴山渝水间这群勤劳的南阳人
郑渝高铁全线开通,不仅拉近了南阳与重庆的距离,也使巴渝文化与中原文化实现常态化交流成为可能。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些久居他乡的游子,过得怎么样了?郑渝高铁开通之际,他们又有什么样的心声?
6月20日,记者走进重庆市河南南阳商会,希冀找到动人的南阳故事。一进大门,便感受到不一样的气息。这里规范有序,处处彰显党建的引领作用。重庆市河南南阳商会会长王闯告诉记者,商会成立于2014年,以乡情联谊、创业互助、聚合发展、高效服务为宗旨,助力在渝南阳人创业发展,倡树南阳人在重庆的良好形象。据了解,该商会是重庆市河南商会中第一个成立党支部的商会,且连续3年多人获得重庆市工商联表彰。也正是在商会的带领下,一大批在渝的南阳人,凭借踏实肯干的秉性、坚持不懈的信念,硬是在山城的红土地上拓展出一片属于“南阳奇迹”的梦想蓝海,仅近两年,从重庆招商引资项目就有11个,投资额超过54亿……今天,南阳日报记者带你走近这些在外创业的游子,一起来倾听他们的乡音乡愁,分享他们的创业故事。
“愿为老家文化旅游出点力”
2009年从大学外贸英语专业毕业后,跟着商贸公司去过印度尼西亚做业务,也曾在菜市场杀过鱼、掌过勺……
2016年,孙露敏锐捕捉到自媒体的风口,便以“帅熙”的网名在微博上发布日常琐碎,逐渐成为小有名气的微博大V。而随着抖音等社交平台的红火,她转战主播行业,成为拥有近百万粉丝的带货“主播”。
通过努力将爱好变成主业,孙露在重庆站稳了脚跟,她开始琢磨如何进行非遗等创意手工项目。“现在郑渝高铁开通了,我也和老家的朋友聊过,想为老家的非遗文化以及旅游出点力!”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网络影响力,让更多网友了解喜欢南阳。
投资“高精尖”项目回报家乡
在主营的生物医疗行业上,其公司取得了138项专利,个人在整形康复方面取得了19项专利……
48岁的新野人李占营,在藏龙卧虎的重庆市河南南阳商会中,论生意不算是最强者,但堪称“高精尖”领域人才,公司汇集一批高科技产品,员工中超过80%具有丰富的医疗专业技能和多年行业背景。
李占营温文尔雅,秉承着南阳人一贯的低调,在他心中,随着郑渝高铁的通车,他想带动身边的企业家们到南阳走一走,尽可能帮家乡多做点事情。
挥洒汗水成为追梦人
作为年轻一代的南阳籍来渝人员,35岁的镇平人王梁颇有代表性。
他做过销售、跑过业务,年轻人总是充满着激情和干劲,他在巴山渝水间挥洒着汗水朝着梦想努力拼搏。
2015年,他经过正规面试进入一家薪资有保障的公司工作,朝九晚五的生活让他感到枯燥无味。三年后,他毅然选择辞职再创业。这一次再战商海,小伙子更显老练。短短几年,他与家人所成立的公司发展势头良好,目前为50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我招聘的员工以南阳籍和河南籍为主,我感觉咱们老家的人肯吃苦,能力好强!”如今的他,在乘坐郑渝高铁回家探望亲朋好友的同时,也计划为老家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全媒体记者 于欢)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淅川县仓房镇以“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助推人居环境整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