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高考
那年高考,时间久远,充满时代印记,却让人终生难忘;那年高考,青春无畏,奋力前行,终于金榜题名,成为“天之骄子”;那年高考,虽有遗憾,但高考从来不是终点,心怀梦想,脚踏实地,一样迎来圆满人生……
又是一年高考季、毕业季,南阳晚报推出“高考那年”老照片征集活动,受到广大读者积极响应,纷纷投稿,回忆曾经的岁月,诉说高考那年的经历,致敬最美好的青春,感谢不断前行的自己。
张俊:看着眼前的合影,我(前)仿佛又回到了高三。那年3月的一个周末,几个好友相约去爬淅川县城牛尾山,一路上谈笑风生,很快到达极目阁,登高远望、心旷神怡。我们在极目阁前合影,预祝大家都能考上心仪的大学。就这样,一份永久的记忆珍藏下来了。5个月后,我们梦想成真,各自踏上新的征程。
一晃21年过去了,年少无畏、天真无邪的我们也已到中年,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单位的骨干力量。世事变迁,时代更新,但愿那份纯真再过 30 年依然不变。
张燕平:这张照片是1984年9月,同桌考上了陕西师范大学,我(左)送她到学校时,我俩在西安临潼华清池拍下的。
当年高考实行预选制度,各个学校分配名额,我们班也只有6个指标。
那个年代,大学是稀缺资源,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令人艳羡。那年我名落孙山,与大学失之交臂。幸运的是,国家推动“五大”大学教育发展,1985年我努力考上了“河南电大”,成为一名大学生。毕业后,我在工作岗位上运用所学知识努力进取,多次荣获全国省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高考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只要努力奋斗,都将收获满满。
徐洪玉:这是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的首届考生——我的准考证。回想当年,由于师资匮乏,我们集中在操场站立聆听老师授课,然后回各班自习。大家刻苦努力,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高考机会!那年我的考场在南阳市三中。
高考那天,我怀揣着妈妈准备的煮鸡蛋和烙饼,也怀揣着那份对前途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欣喜,步行二十多里赶赴考场。弹指一挥间,距离我的高考已高考已经过去整整45 年了。
虽然未能成为“天之骄子”,但经历高考成了我人生最宝贵的经历,每每与儿孙讲起当年,感慨万千,自豪之情溢满心间!
愿万千学子通过高考,成为国之栋梁、民族之骄傲!
李瑞:照片摄于1991年。那年我20岁,考上了南阳理工学院,从此圆了心中的一个梦。那年高考结束,我和同桌到我们社旗县城最有名的景点——山陕会馆照相留念。照片中的我,青涩、拘谨,蓝衬衫是借我同桌的,唯一一件奢侈品是高三那年父亲给我买的一块“双A”手表,价值40元。
端详照片,不由想起曾经高考落榜后家人的鼓励:“没有锯不倒的树。”农家孩子缘于对都市生活的向往,除了脚踏实地再战别无退路,所幸,梦想成真。(主持人:李谱 )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入读南阳市第一完全学校,并没有那么难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