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工作知识问答
编者按
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工作。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在第15个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为帮助大家了解更多档案专业知识,南阳晚报 南阳网特推出《档案工作知识问答》,普及档案知识,增强档案意识,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国际档案日的由来?
答:2007年11月,为了庆祝2008年6月9日国际档案理事会成立60周年纪念日,国际档案理事会全体成员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年度全体会议上投票决定,将每年的6月9日定为国际档案日。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决定自2013年开始,把每年的6月9日即“国际档案日”作为档案部门的宣传活动日。
2.什么是全宗?
答:全宗是指一个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形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档案整体。
3.什么是立档单位?
答:档案管理中能够构成档案全宗的某一个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即称为立档单位。
4.什么是档案鉴定?
答:档案鉴定是指判定档案真伪和价值的过程。
5.什么是档案保管期限?
答:档案保管期限是指对档案划定的存留年限。
6.什么是归档、移交?
答:归档是指办理完毕且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经系统整理交档案室或档案馆保存的过程。移交是指档案室或档案馆等按照国家规定把档案交给接收方档案馆保存的过程。
7.什么是档案证明?
答:档案证明是指依据档案的记载出具的凭证性文件。
8.县级以上各级档案馆的档案,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多少年向社会开放。
答:满25年。
9.对违反《档案法》的行为,哪一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处罚权?
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处罚权。
10.档案工作实行什么原则?
答: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
11.迄今我国所发现的最早档案是什么档案?
答:甲骨档案。
12.哪些材料应当纳入归档范围?
答:应当纳入归档范围的材料有:反映机关、团体组织沿革和主要职能活动的材料;反映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城乡社区治理、服务活动的材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归档的材料;反映历史上各时期国家治理活动、经济科技发展、社会历史面貌的材料。
13.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发生什么情形时,应当按照规定向有关单位或者档案馆移交档案?
答:发生变动、撤销、合并等情形时,应当按照规定向有关单位或者档案馆移交档案。
14.电子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具有同等效力吗?
答:电子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相同,具有同等效力。
15.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单位保存的文物、文献信息同时是档案的,依照有关规定,可以由上述单位自行管理吗?
答:可以自行管理。
16.档案保管工作应做到哪四不?
答:不散、不乱、不丢、不坏。
17.所有归档的实物档案必须是原版、原件吗?
答:是的,必须是。
18.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单位对在档案工作中有显著成绩的哪些行为应当予以奖励?
答:《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六条规定了5种应予奖励的行为:(1)对档案的收集、整理、提供利用做出显著成绩的;(2)对档案的保护和现代化管理做出显著成绩的;(3)对档案学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4)将重要的或者珍贵的档案捐赠给国家的;(5)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的。
19.我国对本国公民和组织利用已开放档案的程序有什么规定?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和组织,凡持有工作证、居民身份证、单位介绍信、学生证等合法证明之一,都可直接到档案馆利用已开放的档案,有提供利用义务的单位不得以非法借口拒绝提供利用。
20.向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档案的单位和个人享有哪些权利?
答:向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档案享有优先利用权,并可对其档案中不宜向社会开放的部分提出限制利用的意见,档案馆应当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对寄存档案的公布和利用,应当征得档案所有者同意。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非遗”点亮乡村现场会召开,易佰福食品应邀参加“非遗”产品展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