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升麦子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三升麦子
作者:  龚广涛

三升麦子

作者:龚广涛


  壬寅夏早,南阳北部丘岭地区的麦子快要成熟了,掘地坪老街“三升麦子”的故事,又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的话题,那是一个抗战时期的革命红色故事。


  一九三八年,侵华日军占领武汉以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侵华大本营为保证侵华整体作战计划,企图占领南阳,问鼎中原。


  一九三九年五月初,抗日战争第一次随枣会战爆发,南阳史称第一次新唐战役开始,日军三万余人侵犯南阳地区桐柏,泌阳,唐河,新野等县。国民党第五战区李宗仁司令官亲率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南阳民团别廷芳部十万余人迎敌。


  新唐战役开始后,中国共产党豫西南地委副书记郭以青,青年部长袁宝华,军事部长葛季武等组织数万南阳民工奔赴前线,给战场官兵送粮,送饭,送弹药,组织担架队,运送伤病员,支援李宗仁部,取得了第一次新唐战役胜利。


  新唐战役民工支前历时二十余天,时年二十三岁的地委青年部长袁宝华日以继夜,废寝忘食,事必躬亲,为战役后勤民工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多次累病支前一线的岗位上。


  支前工作结束以后,袁宝华没有遵照上级指示治病休息,不断奔波于南召云阳,李青店,南河店,掘地坪等地。


  一九三九年五月未,袁宝华掘地坪工作期间,身体非常虚弱,日渐消瘦,随从人员小唐和房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日,他们宰杀了一支正在下蛋的老母鸡,炖汤给袁宝华喝,袁宝华闻着浓香的鸡汤,一边赞美鸡汤的味鲜,一边询问鸡的来历,小唐如实说明鸡汤原委。袁宝华对小唐讲,抗战危难时期,下蛋母鸡,是房东补贴家用的一点生活经济来源之一,百姓生活不易,严励批评了小唐,退回了鸡汤,并拿出自已一点拮据的菜金,在集市上又为房东购买了一只蛋鸡。


  袁宝华严于律已的工作作风深深感动着房东和小唐,他们总想调剂改善一下袁宝华的饮食生活。一日,小唐从房东家借来一支“老土装”(古老猎枪),来到老街南河的河叉里,准备打一只野兔为袁宝华补补身体。


  五月末,是掘地坪小麦即将收获的季节,也是野兔出没频繁的日子。小唐一陣转悠,突然发现,从河边麦地窜出一只野兔到河边喝水,真是天随人愿。小唐立即举枪,呯的一声,“老土装”的散弹击中了野兔,但未致命,只听野兔吱吱哀叫着,跛着后腿,没命逃回麦地。小唐喜出望外,拎着“老土装”,三步并做两步跑,很快在麦丛中抓到了受伤的野兔。


  中午,一盆香喷喷的野兔煨汤端在了袁宝华的餐桌上,小唐兴高彩烈的讲着自抓野兔的经过,让袁宝华放心吃肉喝汤。


  袁宝华吃完午饭,让小唐带他到捉兔的麦地察看,只見几行即将成熟的麦子被小唐捉兔时踩得一塌糊涂。回街路上,袁宝华给小唐讲了老百姓种田艰辛,共产党人和人民大众的鱼水关系。又给小唐讲了三国时期,曹操南阳征战张绣,行军途中,曹操明令三军,不得损坏百姓青苗,违令者斩,不想自已战马鸠飞受惊,蹄踏青苗,割发代刑的故事。


  小唐出身南召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怀着对共产党的一片赤诚崇拜之情,才参加工作的。跟着袁保华学懂了很多革命道理,深知自己的行为会给群众造成不良影响。遂跟着袁宝华在老街张家粮行买了三升麦子(升是一种古老的量具,每升折现在五市斤),送给麦地主人老王家做为赔尝。


  当年,农村土地脊薄,一无良种,二无化肥,一亩小麦最好收成也就一百多斤,小唐损坏的几行麦子,最多也就几斤粮食。王家是明白人,耳闻目睹袁宝华等人在掘地坪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知道他们是为劳苦大众而奋斗的,说什么也不收这三升麦子。袁宝华无奈,最后只好通过掘地坪小学李自策校长,把这三升麦子抵了王家儿子上学的学费粮。


  一滴水虽微薄渺小,但能够映出太阳光辉;三升麦子虽不算昂贵,但却能折射出一个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


  袁宝华三升麦子的故事流传之今,仍是掘地坪人民教育后人的红色故事。


  


编辑:陈冉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