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回响 | “人民就是江山”的淅川实践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回响 | “人民就是江山”的淅川实践
作者:  赵倩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回响 | 

“人民就是江山”的淅川实践


武店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标语时刻提醒党员干部把人民放在心上。全媒体者 王鸿洋 摄

  4月25日,春雨洗刷过后的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树木葱茏、道路整洁、楼房林立、鸟语花香,显得格外生机盎然。

  2021年5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邹庄村视察,在村民邹新曾家里,总书记说,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深情的话语,饱含着领袖对人民的真挚情怀。

  总书记叮嘱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让我们看到江山二字背后的“人民至上”;总书记到京都果园产业基地视察猕猴桃产业,让我们看到江山二字背后的全面小康、共同富裕……

  一年过去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重要论述早已在淅川县深深扎根、向阳生长。

  “淅川县委、县政府认真践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以人为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瞄准共同富裕目标,深入贯彻实施产业强县、乡村振兴、城建‘双高’等行动,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的话掷地有声。

  移民增收富起来

  产业兴起来,腰包鼓起来,生活美起来。

  在邹庄村绿油油的麦田旁,十几栋钢构大棚格外显眼——为了更好地支持邹庄发展,淅川县建设“大邹庄”,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特色种植和智慧农业。

  “我们村引进企业发展温室大棚,流转1000亩土地准备种植草莓、苕尖。等小麦收获后,就全面开工,争取今年年底就见效益。”邹庄村党支部书记邹玉新说。

  距离邹庄不远的九重镇张冲移民新村同样是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丹江红鹅产业园里,10万只肥硕的大鹅扑扇着翅膀一路飞奔,热闹非凡,就像村民日益红火的日子。

  不负总书记“让移民群众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殷殷嘱托,该村争取各方资金,建设占地2489平方米的深加工车间1座,以租赁的方式,交由河南丹江红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预计年租金14万元,租金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事务支出或以红利形式发给移民个人。

  张冲村委委员董天红介绍,张冲村建成了金银花种植基地,还利用移民扶持项目资金500余万元,建成2个大型香菇菌培育车间。“可安排移民就业100多人,大家收入都提高了。”董天红说。

  在鹅产业园上班的村民张吉良也十分高兴:“收入高了、日子好了,今年环村路也修通了,出行更加方便,孩子在外务工挣钱,我们在家门口挣钱,他们放心,我们开心,现在生活真是好!”

  以邹庄村、张冲村为代表,淅川县持续推动移民安置后续工作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选准产业,打造亮点,带动移民就业增收。3月1日,县委常委(扩大)会更是开到邹庄村地头,实地观摩产业发展,找差距、促提升,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用真心真情带民致富。

  “总书记视察时十分关心移民生产生活,点点滴滴、桩桩件件都关乎民生、温暖民心。作为基层干部,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嘱托,把移民放在心间,把移民工作做好。”九重镇党委副书记王涛回想起总书记视察时的场景,仍然十分激动。

  创新载体激活力

  “争旗一面,重奖百万。”如今在淅川,不止移民村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在争创“三面红旗”(产业发展红旗、文明宜居红旗、社会治理红旗)的热潮中,每个村都铆足了劲,大力发展产业,打造美丽乡村,提升社会治理成效,形成比学赶超、同向发力、竞相“争旗”,全面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局面。

  “产业发展红旗”创建立足产业强,以产业“结构优、质量优、效益优”为目标,实现群众增收、共同富裕。“文明宜居红旗”创建紧扣“人美、户美、村美”立体“美丽乡村”目标,推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邻里关系更加和睦。“社会治理红旗”创建紧扣“五零”村(社区)建设,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三面红旗”的创建中,每成功创建一面红旗,每村奖励100万元项目发展资金、10万元工作经费。

  “争创‘三面红旗’是淅川县践行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创新举措,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激发出村组干部工作积极性,各村各项事业都欣欣向荣。”周大鹏说。

  在九重镇武店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广场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石刻静静矗立,时刻提醒村干部牢记以人为本宗旨,切实为民服务。

  省委组织部驻武店村第一书记范志峰介绍,党群服务中心建筑造型呈“L”形,更加开放包容,让每位村干部都能面对群众办公,真心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

  武店农庄特色产业带富群众,为80岁以上老人送生日蛋糕,成立武店村教育育苗专项金奖励成绩优异学子,村容村貌不断提升……武店村争创“三面红旗”既措施有力,又真正落到实处,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邹庄村、张冲村、武店村……南阳市“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集中采访团所到之处,处处升腾着发展的火热,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民生实事结硕果

  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民心如何守?民生最牵连。

  从移民后续帮扶、到推进乡村振兴,从农村到城市,从孩子到老人——一年来,淅川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从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入手,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成绩单。

  2021年,淅川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一本进线人数总量全市县级第一;卫健事业持续进步,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扎实推进,县二院完成搬迁;丹江大道改造提升,新建了一批停车场、公厕和街心游园……

  “‘人民就是江山’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中、体现在成效上。”淅川县民政局副局长王晓表示。淅川大力兴办民生实事,多举措加强民生保障,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盼,切实兜住民生底线。淅川县60岁以上老年人有近9.8万人,为了更好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该县统筹健康养老,打造社区居家养老与康养相结合的淅川模式。做实医养结合,探索县医院与街道综合养老中心医养结合试点、乡镇卫生院和敬老院或社会养老机构建立医养结合试点,中医院医养结合项目成为全省标准化示范点。全面完成了县养老中心、儿童福利院、救助站和残疾人康复及托养中心一体化建设,县、乡镇(街道)、社区(中心村)、机构(家庭)4级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并投入运营,真正做到让困难群众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病有所医。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在淅川落实、落地。“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补短板、强弱项,保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淅川县县长王兴勇说。(全媒体记者 赵 倩)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