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涌南阳”社长(总编)访项目看变化 | 追寻教育引领发展的“快变量”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春涌南阳”社长(总编)访项目看变化 | 追寻教育引领发展的“快变量”
作者:  徐聪 杨青晓 于欢

1.png


走进南阳市一中新校区建设项目,感受建设教育强市的奋进足音——

追寻教育引领发展的“快变量”


  南都帝乡,自古繁盛。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是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色,也是这座崛起之城的强力支撑。


  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里,有一组数据令人惊叹:中心城区5年建成17所完全学校,新增学位9万余个!去年新增中小学教师编制27394名,彻底解决了教师编制短缺!南阳基础教育保持全省领先,普通高考实现“十一连增”!


  更让人期待的是,市一中新校区今年秋期投入使用,张仲景国医大学新校区已开工建设……


  这是南阳书写教育优先的生动答卷,这是南阳迈向教育强市的铿锵步履,更是南阳寻求教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快变量”的大胆探索。


  春光正好,南阳日报“春涌南阳——社长(总编)访项目看变化”采访团走进市一中新校区建设工地,希冀从这个极具地标意义的项目中,去触摸这片崇文重教的热土,去探寻南阳教育熠熠生辉的原动力。


2.png

一中新校区建设正酣。全媒体记者 周梦 于欢 摄


  新校区 新地标


  一所好学校,就是一方繁华的使者。


  南阳一中就是这样的使者。穿过南阳大桥,行进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土地上,顿觉春潮涌动,万物勃发。


  一中新校区位于北环路、黄河路、淮河大道和一条次干道所围的区域。这片略显空旷的土地上,因校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楼宇和高高的脚手架,而显得生机无限。放眼周边,更有不少上马的项目,要不了多久,这里又是一块繁华之地。


  采访团走进校区,百日会战动员誓师大会的大红横幅还悬挂在工地上,分外醒目。工人们正奋战在施工一线,抢时间,赶进度,忙个不停。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中新校区项目总投资9.9亿元,新校区总征地812.608亩,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校区分为普通高中、国际部共138个教学班,建成后可容纳6720名学生、800名教师食宿。


  站在一幢教学楼前,市教育局一中新校区校建办公室现场负责人郑奇指着工地上一幢幢新起的大楼,为记者描绘着一中的新模样——学校坐北朝南,方方正正,东南西北各有一个大门,东西和南北两条中轴线将校区一分为四,分别为高一、高二、高三和国际部,四个区域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连接,共同构成一个规范、工整的“田字格”,这样的设计,寓意学子明事理辨是非,做人做事堂堂正正。


  穿过机器轰鸣的建筑工地,走进粉刷一新的教学楼,看着标准化的教室,我们仿佛看到一个45人的标准班正传出琅琅读书声;看着宽敞明亮的餐厅大堂和卫生间、阳台一应俱全的学生宿舍,凭栏远眺着正在加速推进的游泳馆项目,我们禁不住为未来一中学子良好的学习环境而骄傲。


  这所有的美好,在劳动者的忙碌中一一成真。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高二、高三部内外粉刷已完成,正在安装门窗;高一部、国际部主体已完工,正在内外粉刷和水电安装;共享中心和西地下车库正在安装门窗和护栏;共享中心A1楼、南地下车库、1500人和600人报告厅、游泳馆则在主体施工。


  项目经理贾彬是公司从郑州派来的小伙子,他对参与市一中新校区建设也倍感自豪。他说:“一中新校区是南阳教育的标杆项目,也是良心工程,我和工友们将从一砖一瓦做起,用工匠精神建成精品工程。”


  新南中 新辉煌


  崛起,是这座古城渴盼已久的向往,而深厚的文化积淀,已悄然成为助推这座城市向上的坚实动力。


  老南阳人都知道,市一中(也称南阳中学,简称南中)原来在老城区的东关书院街,其前身是宛南书院,1903年改为学堂。如果往前一直追溯,当至东晋永昌年间,这里一直是南阳文化宝地,也是南阳的骄傲。所以南阳一中有“六百年书院、一百年学堂”的美誉。


  回眸百年时光,以袁宝华、郭树言、丁声树、张勇传、张国伟、余永富等为代表的知名校友踌躇满志,走向报效祖国的道路;一批批懵懂学子接踵而至沉浸文墨书韵,凝聚了多少少年的梦想……


  时代在进步,学校在发展。2002年,南阳一中由东关迁入建设东路,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有96个教学班,6152名学生。


  如今,南阳一中是河南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连续六届被评为“全国百强中学”;2015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中华百年名校、中国百强中学、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首批综合创新高中等荣誉;2019年被教育部、人社部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与这些荣誉相呼应的是,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持续攀升。2016年至2020年,有3名学子摘取河南省高考第一名桂冠,2名学生勇夺全省第二名。2020年高考,学校一本上线1683人,上线率91.6%, 13名学生升入清华、北大。


  这里,已成为南阳学子梦寐以求的神圣殿堂。从占地70余亩到202亩,再到新校区的800余亩,南阳一中也必将跃上更高平台,培育更多人才。


  新理念 新使命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美好生活从美好教育开始。百年南中的变迁史,正是南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中心城区除新建17所完全中学外,我市每年新建扩建中小学校6所左右。今年我市将加快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高质量发展、义务教育宿舍建设、新建改扩建中小学35所,新增学位4.5万个以上。


  正是市委、市政府一直秉持“对待教育事业,重视到什么程度都不为过”的理念,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把最多的资金投向教育、用最快的速度破解难题、以最美的建筑用于教育,使南阳呈现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前所未有、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前所未有、教育事业发展的成效前所未有”的鲜明特色。


  从打造硬件到优化软件,从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提质发展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再到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从破解“大班额”的疏堵结合到完全学校的全面开花,从全市普通高考质量实现“十一连增”到创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示范区,教育的大手笔搅动了南阳大地的“一池春水”,更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让教育改革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是南阳不变的追求。市七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教育强市,更是吹响了南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这标志着我市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今后,我市将围绕践行新发展理念、打造新使命教育两大主题,质量优、结构优、师资优、保障优四项任务,建设与副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美好教育。


  建设教育强市,是这一代南阳教育人必须走好的赶考路、必须答好的必答题。“教育如何成为适应、支撑、引领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快变量’,培养大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时代课题。我们一定要下好教育优先发展先手棋,为南阳建成副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文普如是说。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我们坚信,南阳教育必将能为这座正在崛起的千年古城,一路铺洒优质的教育阳光。


  专家点评:


教育强则城市强


  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张耀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一直以来,“崇文重教”的传统和基因,滋养、孕育并成就了南阳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对于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经济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基石。南阳就是这样一座注重教育发展和知识创造的潜力之城。


  潜力之城,之所以有潜力,是因为这里人才辈出。而南阳教育,正是这样一部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的“永动机”。


  实事求是来说,南阳发展教育优势并不突出,人口基数大、教育资源薄弱。但南阳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把最多的资金投向教育、用最快的速度破解难题、以最美的建筑用于教育,为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固基石。


  南阳如此“执念”于教育,在外界看来,其背后显示出一个区位条件并不占优的农业城市,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正重塑其竞争力的探索和尝试——在“人才争夺战”中加速培育本土人才,试图从一众强劲“城市对手”中实现突围和逆袭。


  在南阳的决策层看来,教育实力是一座城市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在平常人家,读书成才,亦深入民心。


  各个城市正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但其残酷程度不断加深的教育竞赛,作为一座旨在打造名副其实省副中心的城市,南阳教育更是随着城市高质量大跨越发展的主旋律脉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走进南阳中心城区,最好的建筑是学校。一个个规划出炉未来可期,一座座崭新校舍拔地而起,一间间智慧教室功能完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囊括其中,实验楼、宿舍楼、游泳馆等日渐齐全,优秀师资队伍、优美园林景观……教育是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从南阳对学校建设的重视程度,就足以看出南阳发展的前景有多广阔。


  南阳的现代化城市精神,正是在看似不起眼的三寸讲台上逐步塑造。在市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的“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下,南阳必将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梦想。


  记者手记:


奔跑在教育均衡发展路上


  全媒体记者 于欢


  民生之重莫过教育。


  也许市一中的变化在全市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潮流中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它却足以折射出我市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的轨迹。


  近年来,我市从幼儿园到高中,教育教学环境都有了彻底改善。特别从2017年以来,我市中心城区每年以新增4所完全学校的“南阳速度“惊艳全省。


  教育在这座千年古城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我市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构建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优质教育全链条。不仅让市民享受到了实惠,也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和人才支撑,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如果幸福有声音,那一定是人们的笑声。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项目工地外,有一位领着小朋友专门来看学校建设的年轻妈妈。“好好学习,将来考到这里”“我一定好好学习”……母女俩的欢笑声极具感染力。施工方笑称,基本上每天都有市民来“监工建设”,南阳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无与伦比。


  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而实际上,知识改变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也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命运。


  南阳的孩子是幸福的,或许有家庭环境的差异,但在教育这件事上,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我们的城市正在教育均衡发展之路上加速前行!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