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倒、倒,好,停!”
1月28日下午,离新年除夕还有不到3天。几辆物流车正在宋庆辉的农产品仓储分拣中心排队装货。
指挥完物流车,他从兜里掏出手机给员工打电话喊:“草莓订单不接了,从网店撤下吧,卖完了,把西红柿置顶在13个线上店铺页面。”
宋庆辉是一名转业军人,他与兰州大学毕业的张邓云和长春大学毕业的吴东伟是中学同学。2017年,他们带着十余名大学生从北京返回河南省南乐县谷金楼乡后平邑村投资创业,一期投资建设了一座2000平方米的农产品仓储分拣中心和46座温室大棚,主要种植红颜草莓和沙瓤西红柿。他们利用“依禾农庄”自有品牌,先后在京东、天猫、拼多多等平台开设了13家店铺,年营业额
“是
宋军排和姐妹向记者展示种植的草莓。人民网记者 冯亚涛摄
临近春节,草莓的销量特别好。附近的村民宋军排和几个姐妹在大棚内,坐在特制的凳子上掐叶子。她说:“我56岁了,出门打工也没人要,在这儿干活多好,也不累,还暖和,一个月能挣1800块钱补贴家用。”
宋庆辉说,在旺季,像宋军排大姐这样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天需要200多名。采用“传统电商+社区电商+技术培训+电商扶贫”模式,宋庆辉团队带动了全县300多个体户开设、经营网店。2021年,他们帮助其他农户销售农产品超过1000万元,帮助200多位脱贫户成为懂信息、会用网、能致富的新型农民。
乡村振兴,离不开返乡青年大学生的技术赋能,更离不开村里面的致富带头人。距离宋庆辉的农产品仓储分拣中心约15公里,有家联富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这家合作社是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的负责人赵战秒可谓远近闻名,他是南乐县张果屯乡烟之东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赵战秒指着远处数百座大棚介绍致富经验。万蕾 供图
联富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主打产品是西红柿和草莓,产值突破7000万元,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赵战秒介绍:“我们推行的‘党群共建、村社合一’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使周边许多群众受益。比如,魏变肖原本是富余农村妇女劳动力,现在种植了5座大棚西红柿,年收入20万左右,养活三个女儿读大学,一个儿子读高中。”
南乐县正在全力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宋庆辉的农业电商还是赵战秒带领下的合作社都在紧抓机遇,乘势而上。
爬上合作社的房顶,赵战秒指着远处数百座大棚说:“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致富路上不能落下一个群众,共同富裕才是奋斗目标。”
编辑:人民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河南洛阳:“迎春灯会”璀璨亮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