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消费红红火火 中国经济动力澎湃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年货消费红红火火 中国经济动力澎湃
作者:  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杨飞认为,年货消费红红火火,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同时,也充分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坚定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有效畅通国内大循环,亿万消费者满满的“购物车”里,承载着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春节将至,年货消费热火朝天,人们纷纷为欢度新春佳节做准备。年货种类更丰富,定制化精细化的品质产品受到青睐,线上“年货节”办得有声有色……今年的年货消费市场,更热闹也更“新鲜”了。

  年货消费红红火火,折射传统文化生机活力。欢欢喜喜买年货,快快乐乐过大年。春节置办年货是中国寻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大事,《京都风俗志》就记载,“十五日以后,市中卖年货者,星罗棋布。”古时新年来临之前,人们大包小包购买香蜡、纸码、鞭炮、年画、红纸、白糖、烟茶、糖果、佐料等年货。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一些传统习俗有了变化,但置办年货却传承至今,折射出传统文化的生机活力。

  年货消费红红火火,消费升级趋势更加明显。时代在变,年货也在变。近年来,酒类、休闲食品、干货、糖果、装饰品、粮油等传统年货销量变化不大,同时车厘子、榴莲等高端水果逐渐成为不少顾客的必选商品。各大文化品牌、博物馆、非遗基地等推出的韵味浓厚、独具特色的文创年货,更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从“囤量”到“求质”,品质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消费升级趋势也更加明显。

  年货消费红红火火,民生获得感越发香醇。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探索中国道路的过程,就是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年货种类越来越多样,消费者选择空间越来越大,折射出的是越来越香醇的民生获得感。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的跨越式发展,让无数国人梦想照进现实。火爆的年货市场,正是国泰民安的生动注脚。

  年货消费红红火火,见证巨大消费潜力。消费是拉动经济的第一动力,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压舱石”和“新引擎”的关键基础作用。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4%。14亿多人口的庞大市场、4亿多人的中等收入群体的强大购买力,都彰显着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并为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提供着增长之源、活力之源。年货消费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居民消费的旺季。年货消费红红火火,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同时,也充分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坚定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有效畅通国内大循环,亿万消费者满满的“购物车”里,承载着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杨飞)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编辑:高禛璐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