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春雷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忆春雷
作者:  史恒臣

忆春雷

史恒臣


  朋友告知原南阳晚报副总编史春雷辞世的消息,我从内心是不相信的,等我亲自与报社联系,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心中一片茫然:毕竟,他才50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接下来,网络发出春雷去世的文字时,我不愿意看了,深怕夜里梦见他,增添伤感。

  我和春雷相识,缘于工作关系。多年前,我改行从事企业宣传工作,与春雷相识。交谈中得知,我俩老家相距不到二十华里。春雷他们村,史姓是孤门独户,我们那里,仅史姓聚居的就有三个自然村。我笑着对他说:“方圆百里,史姓聚居村落只有我们老家一处,肯定是百十年前,你们祖上从那里迁出,最后落户当地——咱们应是同门同宗。”论年龄,我比春雷虚长两岁,就成了他的“本家哥”,遇到在外活动,春雷向别人介绍我时,即以此称。我供职于一家公益性企业,服务民生的项目多,每有报道任务,春雷都慨然相许。有时任务完成,遇到“饭口”,留着吃个便饭,临走他还一再表达谢意。过段日子,他有了外出吃饭的机会,会跟我打电话:“臣哥,明天晚上,不要安排别的事儿,几个伙计座座,不喝酒!”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对朋友以诚相待,这一点,是大家公认的。

  俗话说,人以类聚,鸟以群分。春雷文化品位高,对人热情,有担当、有情怀、重感情、涵养深,与他交往的,也多是这类人。我跟着他,认识了很多文化界人士,后来都成了很好的朋友。南阳网负责人吕超,政治站位高,业务能力强,相识后对我工作多有帮助;南阳王府山博物馆馆长、收藏家崔鉴平,是明史特别是南明史方面的专家,我曾跟随春雷到王府山院内吃饭,喝过山下地窖存放多年的桂花酒,席间春雷还盛赞崔馆长是南阳的“马未都”;原南阳市政公司领导、著名汉画拓片专家李中兴,我们一起多次参加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后来李先生送给我两幅拓片,我把其中一幅送给北京的文友,帮了她大忙;文物收藏专家、经营古玩店的王力勇,有一次在微信圈儿晒出一件明代花梨木小炕桌,我问得多少钱,力勇兄只说了一个字“送!”听到这话,把我吓了一跳。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们评价一个人优劣,大多是从这人对自己的好坏判定的。春雷离世,我痛惜不已,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曾经对我个人有过帮助,换言之,给我办过私事。五、六年前,我侄子的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因各种原因,不能在市内学校就读,全家上下都很着急。忘记是在什么地方,这事儿让春雷知道了。时隔不久,春雷出面,把市内一家小学的负责人请了出来,吃了一顿饭,席间未提一句上学的话。又过几天,春雷打电话对我说,你让孩子到这个学校去吧。如今,这孩子小学即将毕业,成绩很好,有望入名校学习。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春雷这样的人,无疑属于后者:人品一流,知识渊博,业务精通,对人真诚,堪为楷模。

  惊蛰过后,天空的第一声轰鸣,是唤醒大地的强音——春雷,我们永远的朋友。

  春雷不死。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39年前,瓦的故事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