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改革兴宛
——南阳市2021年度十大改革亮点展示 |
坑塘整治扮靓乡村俏模样
——南阳市持续推进“千村万塘”综合治理
编者按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件大事,在助推省副中心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南阳日报12月17日起推出《创新驱动 改革兴宛》专栏,对南阳市今年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特色亮点进行深度报道,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大力营造凝心聚力谋改革推改革的浓厚氛围。
杨柳随风舞,水畔景如画。12月16日,记者走进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柳湾村关公寺组,只见桥跨碧波,岸垂杨柳,廊道蜿蜒,经过整治后的坑塘明净清澈,美景如画。
然而谁能想到,这个水塘以前是乱堆乱填、气味难闻的垃圾坑呢?“坑塘治理让垃圾坑变成了漂亮的人工湖,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没事就喜欢在这里转转看看。”70多岁的村民柳玉芳高兴地说。
昔日“臭水池”,今日“富民塘”。南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坑塘整治作为突破口,对全市容积500立方米至10万立方米的坑塘进行系统治理和巩固提升,按照“一次规划,彻底清障,定期疏浚,长效管理”的治理思路,立足突出问题、因地制宜,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先行,积极探索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全面开启农村坑塘整治。
“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工程是一项百姓受惠、多方得益的公益性工程。南阳市围绕破解资金筹措难题,采取对先进县市区进行奖励补助,争取上级扶持,利用金融信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大户承包等方式广泛吸纳社会投资等多种措施,持续加大投入,解决坑塘整治资金不足问题。南召县、卧龙区被纳入全省2019年首批河塘清淤试点县,获得扶持资金2572万元。
坑塘综合整治重在治理、贵在管理,坑塘治理到哪里,管护就要跟进到哪里。坑塘整治工程竣工验收后,制定农村坑塘管护办法,明确管理主体、制度和人员,建立县、乡、村三级维修养护管理体系。南阳市在全省率先创新实施“塘长制”,全面落实“河长+塘长”机制,将坑塘管理纳入“河长制”管理体系,实行一塘一长,明确管护人员,统一制作标牌并进行公示,确保坑塘产权明晰、管护到位。如今,全市共配备塘长、坑塘管护员1.6万名。
截至目前,南阳市“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已投入资金12.39亿元,治理坑塘20065座,巩固提升3419座,坑塘功能持续恢复,综合效益明显提升,得到了水利部督导组和省水利厅的高度评价,入选全国29例基层治水经验。
“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夯实了农村水利基础,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焕活一处坑塘,带动一片区域,丰富一座城市”。“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画卷,正在南阳农村绘就。(全媒体记者 陈琼)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奋力建设省副中心城市系列评论 | 以文化城铸城魂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