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 (通讯员 曹向辉 梁铁牛)在辽阔无垠的田野村庄旁,矗立着一座钢架棚结构的新兴农牧企业——南阳万誉实业公司大型养牛场。
“哞哞”的牛叫声,欢快而有节奏的音乐声……我们就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见到正在给牛群舞蹈的“全国优秀企业家”、场长兼公司法人谢书云。
幸福都是靠劳动奋斗出来的
“我的父母都是地道的贫穷农民,从我记事起,就是在外婆家长大的”,谢书云提起往事时虽清苦却乐观,“那时候上学在一起要好的姐妹,我都是吃人家剩余出来的饭菜,穿人家给的衣服,因为关系好,也没感觉有啥不自在”。
童年的清苦日子,给谢书云留下了不奋起就不会有幸福的强烈冲动。10多岁起,她就尝试用糖精换作业本、帮人带路、买卖玉器、南下广州摆摊、西往成都开店等经商的思路创业,自谋生路,这都为她日后逐渐夯实的商业王国,奠定了最初的梦想基础。
多年的创业,为她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资源和资金积累。
2016年是她事业转圜之年,她在广泛实地考察并征询专家的建议下,毅然筹资成立了南阳万誉牧业有限公司。为了追求事业做得实、做得稳,她跑遍了北上广和郑新宛等地,并几进几出哈萨克斯坦、英国,分别考察并引进了英国安格斯牛、新疆褐牛、南阳本地黄牛,及西门塔尔和夏洛莱等优良品种,实现当年落地、日常存栏400头的美好愿望。
回想起当初建厂的繁忙和辛劳,谢书云感慨地说,“我和工人师傅们几乎都是一起在工地度过的,场地施工、牛棚及饲料粉碎车间搭建、办公楼规划和辅路铺设,有时候忙得根本顾不上吃饭和睡觉。”
辛苦付出,换来丰厚的回报。2018年,公司被湖北省武汉市商务局授予“优质牛肉储备供应基地”。企业以最短的时间步入正轨,这让谢书云心里松下一口气。
沉淀发展,以稳促进,再上台阶
历经4年的苦心经营,到2020年,谢书云公司的肉牛已完全打开销路,远销到广州、武汉、福建等地,供不应求并深受客户青睐。这一年下来,她算了一笔账,共出栏肉牛3100头,按每头牛的产能2-3万元核算,实现产值8200万。她发展壮大企业的信心,一下子暴增。
当年9月,镇平县及枣园镇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她的企业就是其中一个。为了企业远景发展战略,她重新注册公司为万誉实业有限公司,规划总投资1.2亿元,分三期建设,远景设想为集肉牛养殖繁育、加工销售、绿色餐饮服务及无公害蔬菜种植为一体,致力于打造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
“如今,我已投入资金在县城建成福牛港品牌的餐饮业连锁公司,作为肉牛终端消费的一个窗口,展示健康消费理念、扩充肉牛在南阳本地的消费市场。”谢书云信心满满地说,“我对肉牛餐饮服务业的打造目标是努力走向南阳地区每一个城市的繁华角落,甚至更远的城市。”
一年多过去,如今,万誉实业养牛场已完成年产值8500万的目标,“场里每年还可以消耗小麦秸秆4100吨、玉米秸秆6000吨,换句话说,周边乡镇的小麦玉米秸秆几乎全都可以为我所用,政府不必再为农民焚烧秸秆污染大气的问题担心了”,谢书云说,“这是不是也为农民增收、为环保做贡献了?”
“你对牛场里的粪便,做如何处理?”
“我们场的牛粪全都是秸秆复合饲料转化物,后期集中储存发酵,被利用到目前流转到手的300亩蔬菜种植田里”,“而蔬菜成熟后又直接进入福牛港连锁餐饮各店,形成一条龙的绿色循环生态链”。
谢书云没有豪言壮语,句句话却都是商机。她也没有飘到云里,脚踏实地是她做企业的信条。
跃上葱茏四百旋,桃花源里牧牛欢
南阳在国家发展战略大局中的地位愈加凸显。借势发力、跨越崛起,已成为万誉企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纵观国内格局,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乡村振兴推进等战略,和国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变革高度重叠或吻合。
河南省委支持并陆续制定、释放一系列南阳作为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政策举措。
同时,南阳市委、市政府又大力号召“万民助万企”推进工作,正如《南阳日报》社论“从盆地到高地,从定位到地位,南阳发展的新格局新机遇必然重塑”,而这一切都要“靠实干、硬干和会干,抓住了就能弯道超车。”
“做企业说到底要有情怀,落到一个字,就是'爱'。”谢书云说,“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努力打造科技生态农牧业”。从项目投产入手,加快落实二期、三期投资建设的步伐,努力把公司做成镇平产业扶贫项目基地。”
谈到未来规划,谢书云说:“要努力把养牛规模扩展到1万头以上,通过‘公司+贫困农户’的扶贫致富模式,辐射并带动周边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政府组织的扶贫工作,努力为打造美丽镇平作出贡献。“
“我们约定:等投放万头牧牛给农户散养的计划落地时,要见证她以‘国际礼仪培训师’的另外一种形象,立于田野之间,牛群之中,和蓝天白云一起,和乡村农民一起,合唱一曲幸福之歌。”
编辑:镇平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