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与武侯祠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祖父与武侯祠
作者:  黄迎霞

祖父与武侯祠

黄迎霞


  一个秋意渐浓的日子,天空飘洒着微雨,我和几个文友相约南阳武侯祠,驻足在诸葛读书台前的卧龙碑林处,流连于林立的书法碑刻中。

  卧龙碑林是南阳武侯祠内的一处著名文化景观,有碑刻近400通,荟萃了当代专家学者、书法名家的手迹,楷、草、隶、篆,书体应有尽有,看得人眼花缭乱。同伴看我在碑林之首的一块巨石前停留良久,都凑过来观看。

  “古城南阳,既丽且康。北依郑洛,南通荆襄……”我轻轻抚摸着镌刻在花岗岩上的《卧龙碑林序》,轻轻读出了声。这通碑石初立于1989年国庆前夕,如今,已历经三十余年的时光,字迹被风雨无情剥蚀,有些漫漶不清了。“……颂孔明之功德,慕卧龙之高风,书诗赋之雅辞,集翰墨之硕丰……”凝视着勒石为记的序文,诵读着其中的每一个字,祖父当年温润的吟诵声似乎就在我的耳畔……

  这篇371字的序文,是由祖父黄子瑞起草并撰写的,现在想来,祖父与诸葛先生,与武侯祠,还真有那么一种天然的缘分呢。

  祖父出身私塾,文史功底较深厚,少年时读过不少旧小说,又是家门口的“孩子王”,《三国演义》就是他极喜爱的作品之一。曾经和街坊邻居十几个孩子表演“七擒孟获”的故事,他当诸葛亮,亲自指定孟获、赵云等的人选,按照《三国演义》上的情节,一次一次地表演下去。我想,他既然要扮演诸葛亮,应是钦佩诸葛亮的抱负与智慧吧,不知这是不是他最早对智者的一种崇拜和赞许。

  祖父曾出任南阳师专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学校就在城西的卧龙岗上,东北角几乎与武侯祠毗连,师生们进城一般都沿着武侯祠后墙外的小路下岗。他自然也与师生多次去祠中游览。我家现在还保存着当时他在卧龙岗照相馆拍的一张全身照:头戴棉帽,双手插在棉大衣兜中,目光沉静,若有所思。后来,他用补发的工资在武侯祠西墙外盖起了三间房子,与祠中的伴月台遥遥相望,就是在那里,我家祖孙三代人终于团聚了。祖父选址建房于此,是否想学诸葛孔明的隐居求志也未可知,不过武侯祠和我家毗邻而居,倒使我们这一代兄弟姊妹受益无穷。溜进去玩的次数就不说了,单说楹联、碑刻,开始看不太懂,见得多了,也能说得八九不离十;对魏蜀吴三国谋略也常常说上一二,当然都得益于祖父营造的家庭氛围和悉心教导有关。

  上世纪70年代末,祖父为推动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研究奔走。退耕林泉后,更是武侯祠的常客,还兼任了南阳诸葛亮研究会顾问。一天晚饭后,他拿出已写好的《卧龙碑林序》让我看。虽然我早读过王勃的《滕王阁序》,还是被这篇序文的辞采所吸引,看到文章上呈现明显的修改痕迹,我知道祖父对这篇序文用功颇深,当时只是停留在能粗浅看懂的地步,今天才真正感觉文字的灵动活现,气韵不凡。

  文章由状写南阳地理人文的叙述到碑林壮丽景象的描绘开篇,在概括交代了南阳城的“既丽且康”的特点后,便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入文:“位长江之北域,处大河之南方”“龙蟠群山环绕,虎踞盆地中央”,南阳就在这片吞吐万象的中原大地上。接着,笔触自然延伸到“当昔汉室倾颓,朝政日非,中原板荡,生民流徙”的东汉末年,水到渠成引出“诸葛避乱,龙冈栖居”的事实。继而颂扬诸葛的丰功伟绩,接着笔锋一转,歌颂当今盛世和人民集资兴建的热情,把撰写此序的目的深藏其中,不着痕迹,情由景生,水乳交融,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浑然天成。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又是一代贤相,他在祖父的心目中一直都是神圣的,要不我家怎么会在武侯祠外建屋安居?记得小时候我曾天真地问他,你那么喜欢诸葛亮,为什么不买个小雕像放家里呢?祖父笑着说,我敬重的是他这个人,又不是那个泥胎。是啊,祖父敬重的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耸立在山门牌坊上的匾额“千古人龙”,便是最好的明证和对他最高的褒奖。有时我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难道会不知“匡扶汉室,还于旧都”的人生理想和残酷的现实距离多远。后人评论说他“得其主而未得其时”,可见善于运筹帷幄的诸葛亮,对于个人出山时机的选择是极不成功的,如果当初他选择的是躲避时乱、躬耕垄亩的恬淡生活,可能一生寂寂无闻,但最终能够寿终正寝。可是他已经选择了出山,就没有回头的可能,真可谓是“五丈原上长风祭奠,武侯祠里秋雨告慰”呀。

  祖父也曾为了心中的教育理想,一生躬身实践。今天的我似乎听懂了祖父的心声,品咂到他当初书写此文的个中滋味,是否和诸葛孔明跨越时空有英雄相惜之感?我想,诸葛武侯留存在南阳这片土地上的,绝不仅仅是一通通为他歌功颂德的碑刻,他的生活方式、道德信仰和意志情操,在无形之中,浸润着南阳世世代代的子民,使我们在武侯精神的感召下,做出了诸多义举,祖父就是这样。

  1987年,市里成立了“卧龙碑林筹建处”,《卧龙碑林序》由祖父起草撰写,几经易稿,终于成型。由于他坚持不书写自己的名字,落款处为“南阳碑林筹委会”,可能源于他浓浓的诸葛情结吧。

  如今,碑刻依然矗立在读书台旁,和武侯祠终日为伴,大概能了却祖父胸中对孔明先生的敬仰之情吧。这就是祖父那代人的信仰,不为功名利禄,只求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内心,以一种浩然之气存于世,显示一种名士风骨和气质。

  秋雨中的武侯祠,幽静肃穆,飘荡着淡淡雾气。恍然中见诸葛先生悠然走来,羽扇纶巾,神采奕奕,散落在碑刻上的雨滴,闪着晶莹的光,似唤醒了一位沉睡的老者,讲述起古老的故事。


编辑:南阳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