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四十五小李骅轩:5岁阅读经典,7岁写“古诗文日记”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南阳四十五小李骅轩:5岁阅读经典,7岁写“古诗文日记”
作者:  古城

5岁阅读经典,7岁写“古诗文日记”,六年级学生李骅轩

喜太白之豪放  慕易安之婉约


  “坎坷草滩绣罗锦,蜿蜒白河披琼衣。微风送来鹤鹭曲,美兮乐兮画如诗。”这首描写母亲河白河的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从平仄对仗到意境情感,谁曾想竟出自于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

  在南阳市第四十五小学六年级学生李骅轩的笔下,还有很多这样的诗,他把所思所想所悟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用细腻的情思、深情的笔触,描绘生活的美好、现实的场景、古诗的风韵、画般的意境,就连写日记也是用古诗文形式,老师和同学们都称他为“校园小诗人”。

  “校园小诗人”,从读《弟子规》写日记开始

  初冬时节,天高云淡。记者走进南阳市第四十五小学,和煦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落在课桌上,李骅轩正在埋头写作业。初与记者交流,这位“小诗人”有些害羞、拘谨。但当谈起写诗的话题,他的眼神兴奋起来,说话也变得滔滔不绝。

  李骅轩告诉记者,他酷爱古诗词,写诗与读书多有极大的关系。从5岁起,他就开始阅读经典文学,在爸爸的陪伴下,从最开始读《弟子规》《三字经》到后来读《过秦论》《出师表》。他就是一个典型的“书虫”,每天只要一有空余时间,便会拿起书本细细品读。

  7岁时,偶然一时兴起,李骅轩随心仿写了《春晓》。这首原本不起眼的小诗,引起了爸爸的注意。爸爸的称赞让他更加自信,自此,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

  在他的日记里,极少有流水账似的叙述,多为诗词积累和所感所想。“从我写日记开始,一有灵感就会创作。创作后,就与家人们分享,大声在家里朗诵,一边写一边读,我的兴趣越来越高涨,自己也感觉写得越来越好。现在,我已经写20多首诗了。”李骅轩把自己作的诗归集成本,称为《骅轩诗集》。

  酷爱成习惯,简历也能写成古诗文

  长期的阅读浸润了孩童的心田,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情感,更是给小小的骅轩开启了智慧之门。

  李骅轩对书、对古诗词的热爱,体现在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位“校园小诗人”这样写自己的简历:“吾姓李,名骅轩,字柯华,乃河南南阳人也,就读卧龙四十五小,正值总角之年,形瘦。吾幼读先贤不辍,与今晨跑、跳绳之不怠,盖父严之故也。吾喜太白之豪放,慕易安之婉约,每每读之,不求甚解,但有会意,便拼凑成文,自得其趣……”

  一时间,这份独特的简历在学校师生间传开,同学们竞相诵读。语文老师都感叹他小小年纪竟有如此丰厚的文字功底、丰富的内心世界。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所有教过他的语文老师都常拿他的习作当范文与同学们分享,夸他‘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孩子写的诗,我也喜欢读,既有古诗的风韵,又是现实生活的写照,真情实感的流露,一点儿也不做作。”市第四十五小学政教主任卢漫新对李骅轩赞不绝口。

  磐石校训,激励他不倦追逐梦想

  在对李骅轩采访中漫步校园,美丽的校园里,“坚如磐石 砺行致远”的校训醒目可见,体现在育人的点点滴滴。

  在市第四十五小学校长李春晓眼里,李骅轩不仅爱读书,文学素养高,写得一手好文章,还是学校的最佳主持人、旗手,综合素质高。“我们学校通过打造磐石文化,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坚守执着的精神,培育教师精耕细作坚韧不拔的育人精神,在小小的李骅轩身上,就有这种顽强坚定、拼搏向上的精神”。

  “我们的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做事要坚持,做人要坚强,无论干什么都要坚如磐石,特别是读书更要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在李骅轩心中,他能从小学二年级,也就是7岁开始坚持写日记、读书、创作至今,就是源于老师的引导和自己坚定的理想:做磐石一样的人。

  李骅轩求学成长的路还有很长,他决心孜孜不倦学习古典诗词,发扬传统文化,笔耕不辍书写美好。

  他以诗铭志:“绿玉金璧,不打磨不成;潺潺小溪,不奔流必丧;磨杵成针,愚公移山,皆在坚持。短短诗篇,不提笔不成;大雁翔飞,不常习何为?”(全媒体记者 古城)


记者感言:

  “树高百尺,厚植土壤;楼高千仞,基础关键。”也许老师和同学们称李骅轩为“小诗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赞扬,离成长为一名诗人,李骅轩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坚信,热爱生活、喜爱阅读、喜爱创作的他终将会追寻到梦中的芬芳,采摘到文学创作的甜蜜硕果。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