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什么要怀念张嘉谋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今天,为什么要怀念张嘉谋
作者:  李萍

今天,为什么要怀念张嘉谋


1.jpg

张嘉谋(资料图片)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1200多年前,诗仙李白便对南阳发出如此之感慨。了解这座城市的人都会同意诗仙的看法,“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对南阳而言绝非过誉:两千多年来,战争灾祸之外,南阳始终是人口数量较多的地区,人口优势促就了拔尖人才的集中,仅载入史册的古代南阳名人就有800多人。

  即使名留青史,但对这800多人,我们能脱口而出的名字却实在有限。没有记住名字,当然不代表历史名人的成就不够卓著。事实上,自古至今,名人何其多哉,不少人的事业成就、人格理想、人生故事或生活情趣常常被人津津乐道、颂扬备至,他们的名字自然为人所熟知;更多的人名沉寂在历史长河中、尘封于史料或志书中;还有的人,并未被完全忘记,但能想起他名字的人,着实不多了。张嘉谋,就是其中的一位。

  今年是张嘉谋逝世80周年,10月30日,南阳市民协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南阳市实验中学、访古寻踪·南阳文保公益团队联合举办了“追寻一代先贤张嘉谋的足迹”主题纪念活动,从城西的白庄端阃女学堂旧址(为张嘉谋创办,今市十八小)到老城区的张嘉谋故居,从梅城公园的张嘉谋雕像到南阳市实验中学(宛南书院旧址,张嘉谋曾任宛南书院总教习),一行人边走边说,引起了不少市民的注意。张嘉谋的名字,在一些市民心中第一次留下印记。

  张嘉谋,字中孚,自号梅溪钓徒,1874年出生于白庄(当时属南阳县)。他是河南声名赫赫的教育先驱:从25岁开始执教到68岁病逝,43年间,他执教过的书院、主事过的学堂和白手起家创办的学校多达17所,平均两年多就职和创办一所学校,包括河南大学、宛南中学、中州女学(后为开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北仓女中(今河南大学附属中学)等,64岁那年,他还在南阳医圣祠开办国医学校,后倡办国医馆、与他人一起重修医圣祠。他是贡献卓著的史志专家:他重修《南阳县志》,其《新修南阳县志》成为近代地方史志中的佳作;他倾力考证、校注明嘉靖《南阳府志》海内孤本,成书《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他还参与编纂了《疆域沿革志》《河南通志》《方城县志》《巩县志》《孟津县志》等。他是藏书家,为在南阳建图书馆,他的藏书悉数捐献;他是考古学家,参与殷墟调查,发掘南阳汉画像石,担任“河南古迹研究会”主任委员并调查文物、整理出书;他是诗人,为清末中州八大名流之一,曾任“河南省临时议会”议员、副议长,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中州文献征辑处调查员、河南省博物馆馆长等职。

  张嘉谋的一生如此可圈可点,如今在南阳,梅城公园为他留下一座雕像,市一中“三公碑”上他位居中间。在开封,河南大学附属中学为表达对张嘉谋的敬仰和爱戴之情、铭记他为学校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2020年8月举行了张嘉谋塑像揭幕仪式;今年10月16日,河南大学附属中学建校百年庆典,张嘉谋雕塑前铺着红毯,摆上了花篮。

  只不过时至今日,知道张嘉谋的南阳人依然为数不多。他的名字,在地方史料和志书中,在其创办的学校的校史中,但不在大多数南阳人的记忆里。10月30日的活动中,访古寻踪·南阳文保公益团队领队乔治邦说,张嘉谋更多的是作为教育学家和方志学家的符号存在于志书上,其藏书家和诗人的一面往往被忽视,“几十年过去,他曾经清晰的面孔早已模糊,其坚实的脚步跫音也几无人寻迹探访,其真正的精神内核如今更鲜有人问闻,那些珍贵泛黄的文稿更没有得到真切系统的解读,连张嘉谋的名字也显得遥远和陌生”。

  一个人的各种行为,由其内在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所决定,张嘉谋的所作所为,与其教育救国、知识兴邦的理想密不可分。他深怀兴教图强责任感,一生不置产业,甚至变卖私产施财兴学;他潜心存史留志,即使面临日机轰炸,依然昼夜伏案审阅修纂志书;他关心考古发掘,年近花甲却事必躬亲,骑着毛驴四处调查文物;他支持辛亥革命,坚拒高官厚禄诱惑而不依附于袁世凯……在梅城公园内,冯友兰、董作宾等人的雕塑与张嘉谋雕塑紧邻,而他们,都曾是张嘉谋热心翼护诱掖的后辈,“乐育英才,蔚成茂绩”——这是张嘉谋病逝后“行政院”所发褒奖令中之语,亦是对张嘉谋其人其事的真实评价。活动中,张嘉谋的侄孙女张德曼、杨廷宝本家侄女杨士俊、南阳文化学者郭文学及南阳市实验中学校长王建波、教师李玉志等人,也从不同方面对此作了讲述和阐释。

  斯人虽逝,精神未已,作为一名具有正面影响和较高精神品格的历史名人,无论如何,张嘉谋应该为我们所熟知、所铭记。

  其实,在南阳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一个个名人的精神光辉始终闪烁其间,在人文的积淀中,他们沉潜为城市的文化因子,璀璨着城市的文化星空,支撑起城市的风雅厚重。他们,在筚路蓝缕书写着历史的篇章,用毕生的奋斗开拓展示城市的人文环境优势,成为南阳历史文化名城这片丰饶的土地上极为丰厚的收获。

  只是在岁月的流逝中,一些名字渐渐沉淀,他们的影像和故事还在,却束于志书的册页、散见于偶尔的展览,在很多人心中不再有痕迹。但城市绵远的文脉,离不开名人文化,城市浑厚的人文,离不开名人这道文化风景,传播弘扬名人文化,在成风化人、彰显文化自信甚至构建城市软实力上意义重大。

  历史名人,从来不是城市装点门面的摆设,无论南阳四圣还是其他历史文化名人,都需要我们在细心发掘和打磨中,使其在新时代依然传递出“生命”的温度,如是,城市的文化维度才更加开阔,城市的人文风景才会更多姿多彩……(全媒体记者 李萍)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方城县:小红薯种出大文章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