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网评 | 最好的教育是感同身受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南阳网网评 | 最好的教育是感同身受
作者:  陈向阳

最好的教育是感同身受

陈向阳


  郑州宇华实验学校近日组织500多名高一学生包场观看《长津湖》。为让学生切身体会当时抗美援朝战场的艰苦环境,学校准备了500多个(份)冻土豆和炒面粉。观影后,老师带领学生现场体验,学生含泪吃下后称“很难下咽和咀嚼”。众多网友点赞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亲自体验,让今天的青少年感同身受老一辈的艰辛,更能体会和珍惜现在的幸福安定生活。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学生们觉得“很难下咽和咀嚼”的冻土豆,却是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战士心心念念、舍不得吃的珍贵食物。他们在前沿阵地上,穿看单薄的衣服埋伏在零下4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以冻土豆和炒面粉充饥。这些真实的情节和场景,今天的青少年,只能通过文字与电影画面来感受前辈顽强的意志和保家卫国的崇高情怀。让如今不知饥饿为何物的孩子们体验一下难以下咽的食物的滋味,相信他们会对志愿军的艰苦和伟大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初衷也能直抵孩子内心。这种体验式教育正是目前我们比较欠缺的,也是灌输式教育所不能及的。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广义的教育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播,也包含了育人的层面,特别是在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成绩并不是教育的唯一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

  热爱祖国是对广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之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多方合力。学校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要通过课堂教学、主题宣传、参观游学、社团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世界观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以爱国为主题的活动,如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圣地,鼓励孩子多读一些爱国励志的图书、多看一些红色经典的影视作品,告诉孩子爱国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助人为乐、好好学习等。

  古往今来,纵观东西,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纵然存在着文化和制度的差异,但是,“育人当以德为本”是教育的普遍共识。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们只有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结合自身的经历、教育、环境,以及所见所闻所读所观,那种感同身受的能力才会不断得到强化。

  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与其每天在课堂上教导学生爱国,不如让学生去真正体验一下。当孩子们含泪吃下了冻土豆和炒面粉,他们对这一幕的经历是铭记于心的、终生难忘的,只有真正地深入了解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才能理解中国人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一路走来的不易,才会更加珍惜今天学习时光,立志成为报效祖国的栋梁之材。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