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党政考察团赴苏浙皖考察学习纪行·特色经验 |
古城新韵 魅力绍兴
秋意绵绵的绍兴,到处流淌着江南的古韵风情。
不过,如今古城绍兴的“符号”不仅仅是枕河人家、粉墙黛瓦,在新的发展格局中,绍兴强力打造靓丽的“绍光风景”,率先走出一条市域现代化的发展之路,为古老的吴越之地叠加了激情四射、魅力无穷的全新元素。
如今,南阳正在奋力打造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无疑,绍兴的发展之路会给南阳带来很多启迪。学以致用,南阳必将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创新引领数字赋能
动能加速转换
绍兴市擦亮“名士之乡”金名片,将人才强市、创新强市作为首位战略,全力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型城市。
以数字化改革引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深化“亩均论英雄”、标准地、区域评价等组合拳改革和国资国企等各领域改革,加快建设“掌上办公之市”“掌上办事之市”,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动和以“1+9”为主体的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营商环境热力指数居全国地级市第五位。
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一手抓内生性增长、一手抓外生性增长,一手抓旧动能修复、一手抓新动能壮大,坚决打破“坛坛罐罐”。以重大项目为龙头,深化产业链再布局,加快“建链、强链、补链”,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医药四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集成电路、现代医药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成功创建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先进高分子材料三大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在新一轮发展中,南阳提出要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示范市,力争“十四五”末全市数字经济总量达到1800亿元。对标绍兴,南阳在实现数字化转型大突破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很多经验要汲取转化、落地落实。
同城一体开放互联
发展空间拓展
绍兴市积极打造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节点,全市域全方位实施“融杭联甬接沪”城市发展战略,“四大建设”和杭绍甬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高规格举办上海、杭州、宁波“绍兴周”系列活动,嘉绍大桥沟通杭州湾两岸,绍兴城际线实现进杭联甬,“杭甬30分钟、上海60分钟”交通圈逐步实现,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标志性平台启动建设,与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互补、文旅互融、民生互享、政策互鉴全面深化。
获批中国(绍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综合保税区、柯桥中国轻纺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等三大国家级开放平台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实现由一个市辖区向三个市辖区的历史性转变,市区面积扩大到2942平方公里,设立绍兴滨海新区,对标“一线城市”标准建设镜湖大城市核心区,诸暨、嵊新组群能级不断提升。
跳出盆地看发展,南阳市将认真学习绍兴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经验和做法,全力打造兼收并蓄、更具吸附力的开放环境。
人文为魂生态塑韵
城市品质跃升
绍兴坚持以山为骨、以水为脉、绿色为基、人文为魂,彰显江南水乡文化名城独特韵味。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成功创建“东亚文化之都”,高标准办好公祭大禹陵、兰亭书法节等文化活动,全面建设绍兴文创大走廊和浙东运河文化带、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古越文明文化带“一廊三带”,努力把文化打造成为绍兴“不易被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出台《绍兴市古城保护利用条例》,以“世遗标准”保护利用绍兴古城,高品位推进“古城有机更新项目群”建设。坚持“文商旅”融合发展,建设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谋划实施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举措,坚持不懈开展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全市域全领域开展能效综合创新,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坚持党建引领、人民主体、“三治融合”、“四化并举”、共建共享。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建设、信访“最多跑一地”改革、公安情指行一体化建设、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系列创建、智慧民意感知体系建设等“枫桥经验”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成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南阳与绍兴一样,历史文化厚重。借智借力,南阳将以更宽视野和更高标准谋划文化产业发展,为高水平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加油助力。
发展不能止步,赶超未有穷期。(全媒体记者 陈琰炜 赵倩 杨万里)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今日话感悟 明朝图更强 ——南阳市党政考察团畅谈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