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六次党代会以来经济发展走笔:百舸争流势如虹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南阳市六次党代会以来经济发展走笔:百舸争流势如虹
作者:  任华裔

百舸争流势如虹

——南阳市六次党代会以来全市经济发展走笔


  五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勾勒出南阳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强劲态势。

  南阳市六次党代会以来,六届市委以炙热滚烫的初心、发展跨越的信心、富民强市的决心,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经济在爬坡过坎中平稳前行,转型在夯基垒台中积厚成势。

  随着市七次党代会即将开幕,在六届市委的答卷中,一组数据刻录变迁,格外亮眼——五年来,全市生产总值从2983亿元增加到3926亿元,年均增长6.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67亿元增加到202亿元,年均增长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4%;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910元和16091元,年均增长6.2%和8.3%。县域经济竞相发展,4个县市区生产总值超过300亿元。

  产业立市筑基石

  这是一道必答题。考量的是能不能夯实产业基础,能不能形成集群效应,能不能具备竞争力抵御市场风险。

  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必须选择。我市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坚定不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推进优势产业链条拉长拉粗拉宽,不仅提升了我市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还储备了未来的发展潜能。

  五年累计发放科技贷款贴息、兑现科技创新券6.7亿元,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0家,基本实现大中型企业全覆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8.6%提高到50%。目前,全市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纺织服装、油碱化工、冶金建材、新能源为主体的产业体系。

  工业经济高歌猛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齐头并进。我市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测认证、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释放消费潜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强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大要求,加快建设中医药名都。西峡恐龙遗迹园、老界岭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省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实现全覆盖。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3%,比2015年提升8.9个百分点。

  项目为王强支撑

  这是一道重难题。考量的是,在新兴区域经济中心建设中,能不能快人一步、先人一招、高人一筹。

  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市六次党代会以来,我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瞄准主业提升项目质量,多措并举促进项目增量,重点项目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氛围更加浓厚。全市上下对项目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成效越来越明显,形成了快上项目、多上项目、上大项目的浓厚氛围。

  保障更加精准。建立完善项目高效推进机制,实行“周例会、月签约、季集中开工、半年观摩、年度考核”工作制度,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强化要素保障,最大限度缩短项目落地周期。

  牧原集团、镇平想念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竞相发展,南阳白河大数据产业园、南阳鼎泰高科产业园等新兴产业项目集群加速推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金冠电气、南阳纺织集团、卧龙电气南阳防爆集团等“老牌”本土企业借力新项目,再写新篇章。我市仅今年就谋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288个,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1280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68.1%;已开工项目682个,开工率达87.1%。

  招大引强增后劲

  这是一道挑战题。考量的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发现项目的眼力、获取信息的听力、辨别真伪的能力。

  招商引资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源头活水。市六次党代会以来,我市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创新招商方式,加快建立考评奖惩机制,大力发扬“六皮”招商精神,招引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仅今年全市“8·28”项目签约和建设推进日活动中,就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额达244亿元。

  明确招商方向。在新形势下,改变过去挖到篮里都是菜的思路,制定加强产业招商的工作意见,市级层面围绕“234”产业抓招商,县级层面立足“主新特”产业抓招商,引导各地差异化发展,避免招商恶性竞争和产业同质化,推进产业整合成链、集聚成群。

  树立考评导向。制定相关办法,对省外资金项目不符合“主新特”的项目不纳入考评;各县市区引进的项目中产业项目占比要达到70%以上,引进产业项目中工业项目占比要达到60%以上,未达到要求的按比例扣分,使招商引资在产业转型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与此同时,京(津)宛对口协作走深走实,渠首北京小镇、猕猴桃小镇、邓州杂交小麦育种基地等一批项目落地见效。建好用好卧龙综保区这一对外开放平台,高起点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十三五”时期全市进出口总额累计突破700亿元、居全省前列,成为中国(南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零售进口试点城市。

  优化服务壮企业

  这是一道加分题。考量的是思想解放的深度,服务企业的力度,全力以赴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温度。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市六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号工程”,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积极践行“六心”服企精神,主动当好企业的“金牌店小二”,打造“六最”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更活跃、让发展动力更强劲、让振兴活力更澎湃。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在“极简”审批上求突破,落实“四减一造两提”要求,用政府的主动“瘦身”为企业“松绑”;在“极准”监管上出实招,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等方式,既提高监管效能,又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在“极速”办理上下狠劲,着力打破行业壁垒数据壁垒,做到让投资就像网购一样简单。“十三五”时期,市场主体达到59万户,比“十二五”末增加30万户,年均增长20%以上。

  抓实“万人助万企”活动。全市3400余名包联干部,深入5500余家企业开展精准帮扶,用办实事、破真难,换来企业和群众“竖起大拇指的赞”。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的问题收集、快速解决、督导问责等机制,并设立企业家节和企业服务日,活动开展富有成效。牧原集团、龙成集团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2家企业进入河南民营企业100强,上市企业达到11家。

  风雨无阻奋进路,岁寒更知松柏操。经过市六次党代会以来的苦干实干,南阳市经济发展成就让人欣喜;下一个五年,全市上下必将以再出发的豪情、奔跑者的姿态、永远在路上的执着,走稳走好现代化南阳建设新征程。(全媒体记者 任华裔)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