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问计谋发展
——南阳市第七次党代会高层专家恳谈会侧记
智慧在这里碰撞,良策在这里汇聚。
9月20日上午,北京。淅淅沥沥的秋雨带来一丝凉意,但南阳市政府驻北京联络处的会议室里,一场热火朝天的恳谈会正举行。
为开好南阳市第七次党代会,高端借智借力,科学谋划今后一段时期南阳高质量跨越发展,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市长王智慧率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专程赴京,集众智、纳良策,认真听取高层专家对南阳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会议室里,专家们发表的真知灼见,让大家忘却了室外的细雨,心里倍感温暖、倍加振奋。
发展——
打造特色产业 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恳谈会上,专家从多个角度建言献策,助力南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南阳提出‘项目为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改善投资环境,建立招商引资责任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郑新立对南阳发展怀着殷殷期许。他说,南阳发展的方向明晰,规划也很清楚,关键是把各级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优化环境抓招商引资,以大项目带动“十四五”目标的实现。
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钟朋荣全面分析了南阳各县市区发展现状,提出的问题直击要害,解决措施针对性强。就优化闲置资产和产能,钟朋荣建议既要引进增量,更要盘活存量。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科学谋划产业布局,破除体制机制制约,做大做强中心城区。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志刚、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宇一致认为,要尊重市场主体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普惠的政策,把政府“看得见的手”与市场“看不见的手”融为一体,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将企业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鼓励帮助更多的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更多的社会福祉。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安晖直奔主题,建议南阳定位大品牌,科学规划完善产业链条,打造特色产业品牌, 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并就此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措施。
担当——
扛稳政治责任 绿色协调共享
水和粮是百姓生存的根基,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南阳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地,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市,政治责任必须扛稳扛牢。
钟朋荣认为,南阳既要保种粮任务,又要保农民收入。要在提高生产效率上下功夫,向土地要效益,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建议家乡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南阳‘南水北调’源头和南阳作为核心的‘中州粮仓’的宣传力度,将‘一渠清水’‘一库小麦’真正做成南阳标志、南阳名片。”王宇说。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规划院副总规划师戚红年提出,要融入国家战略,探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城市协作发展。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等,打造国家生态发展示范的南阳样板,统筹空间格局,实现产城融合、城乡协调发展。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经济研究司处长方松海曾在淅川挂职锻炼,对南阳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粮食安全和南水北调水质安全都是国之大事,必须重视。此外,要更加重视县域发展,以乡村旅游、农产品品牌振兴等为抓手,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王志刚认为,要关注、研究、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政策等,找准南阳发展定位和方向。同时,善用平台,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室主任高健说,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考虑,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贯穿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共建共治共享。
突破——
强化科技创新 提升发展质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长期以来,科技创新为南阳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专家们一致认为,要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推进数字化进程,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管理中心副主任朱幼平从用数字经济换道超车,用数字化的新思维扶持优势产业促进发展角度,建议南阳建设数据枢纽,通过数字化提升办事能力,打造智慧城市。产业数字化方面,朱幼平认为可以用数字化扶持现代农业加工、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等。
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推动力。王志刚、方松海、朱幼平等专家纷纷就如何招引人才、用好人才支招。王宇建议南阳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学院、医学院等,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学技术支撑。
“我是南阳人,曾在家乡工作过很多年,南阳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科技评估中心副总评估师韩军说。他结合相关数据,建议南阳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加强科技创新,积极与北京、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对接,搭建孵化平台,促进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时间虽短,却情真意切。有限的时间内,专家们没有套话、虚话,都直奔主题,挑最实在、最实用的“干货”讲。因为气氛的热烈、发言的恳切,原定中午12时结束的座谈会,一直持续到13时。思想的碰撞中,南阳高质量跨越发展凝聚起越来越磅礴的力量。(全媒体记者 赵倩)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河南南阳:志愿服务 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