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抗日英烈许子和:血洒玉皇庙 赤胆映山河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南阳抗日英烈许子和:血洒玉皇庙 赤胆映山河
作者:  于晓霞

许子和当年教唱的抗日歌曲,94岁女儿至今还在传唱——

血洒玉皇庙  赤胆映山河


许子和01.jpg

许嘉惠细细擦拭父亲许子和的画像。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些日子,我们注定无法忘记;有一些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记者来到南阳抗日英烈许子和的家乡——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枣林街道程胡庄,瞻仰许子和烈士纪念碑,向长眠于此的许子和鞠躬致敬,缅怀先烈;与许子和烈士唯一的女儿许嘉惠及外孙张敏“面对面”,在他们动情的讲述中,一个鲜活生动、赤胆忠魂的抗日英雄许子和徐徐展现于记者眼前。

  血洒玉皇庙  奋勇杀敌书写抗日传奇

  程胡庄,距市区约10公里。在村口引路石的指引下,记者走进程胡庄,一幢幢两层民舍错落有致,三五村民在房前闲聊谈笑……一派宁静祥和的新农村风光。

  这座掩映于绿树中的小小村落,就是我市抗日英雄许子和的家乡。村西约100米,郁郁葱葱的田野间有一片墓地,许子和就长眠于此,而他为之战斗牺牲的玉皇庙,距此不过二三公里。

  在程胡庄,提起许子和抗日杀敌的英勇事迹,乡亲们无不感到自豪:“他是我们这个村子、我们整个家族的荣耀。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许子和,名文忠,字子和,1909年生人。幼读私塾,青年时受进步思想影响,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信念,投入冯玉祥部当兵,因骁勇善战,被提拔为特务排长。

  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离开国民党部队回到家乡,和回乡开展抗日宣传工作的共产党员张树廉一起发动群众,两人创办了“抗日战地话剧团”,教唱抗日歌曲,排演《放下你的鞭子》《卢沟桥的枪声》等多个剧目,激发当地群众的抗敌意识和爱国热情。1940年受中共宛东县委委托,筹集粮食几十石支援抗日前线。

  1945年春,日军侵占南阳。眼看着家乡沦陷,乡邻被欺凌被杀害,许子和心中充满愤慨,他联系李宏合、陈金福、许文举等人,发展队员100多人,成立了“宛南抗日游击队”。许子和任大队长,率队在敌后袭扰日军,保家卫国。

  同年4月14日上午11时,一队日军窜至玉皇庙,许子和得到消息后,立即集合游击队员投入战斗。游击队对玉皇庙形成包围之势,日军凭借庙宇高地和武器精良优势,负隅顽抗。许子和在阵前高喊:“我中华男儿,战场杀敌,死了光荣,不想当亡国奴的上!”顶着日军的炮火,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激战中,许子和左臂受伤,遂撕下衣襟裹住胳膊,带伤继续指挥战斗。枪林弹雨中,他不幸又连中三弹,壮烈牺牲。牺牲前,他忍着剧痛对身边队员说:“这一仗非打好不可,叫日本鬼子知道咱中国人的厉害!”

  “枪声未息,噩耗传来,始而悲壮士之不返……”许子和的牺牲,更加激发了游击队员的抗日之志和周围民众的热血,一些地方武装也纷纷加入战斗,奋勇杀敌。经过七个小时的浴血奋战,全歼日军30余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没有忘记那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先后在《南阳县志》《南阳历代名人》《山河不容践踏》等为许子和立传。2020年9月,许子和入选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一曲《松花江上》  94岁女儿深情忆父亲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我衰老的爹娘……”在枣林街道一个不起眼的民居内,许嘉惠老人轻轻唱起了《松花江上》,这是父亲生前教她唱的第一首抗日歌曲。

  94岁高龄的许嘉惠,是许子和烈士唯一的女儿。老人身形瘦小,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讲话思路清晰,谈及父亲,言语间满怀深情和思念。

  “不只是《松花江上》,还有《游击队之歌》: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当年父亲教唱的抗日歌曲,许嘉惠老人至今还能吟唱。

  年过九旬,很多往事在记忆中渐渐模糊,但父亲对她的好,许嘉惠却念念不忘,记忆犹新。“我爸其实脾气很好,平日里爱帮助人,待乡亲温和有礼;在家里也从没瞪过眼,更没嚷过我,总说我还是小孩子,别打听大人的事。”

  “最早与父亲一起开展抗日宣传的张树廉,是我姑父,他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他离开家乡,到其他地方组织抗日,父亲就开始独当一面。”父亲带着游击队员抗日的事,许嘉惠虽然没亲眼见过,但心里还是知道的。晚上睡觉时,父亲的盒子枪就放在床头,她看到了总想过去摸摸,父亲却“宝贝”得很,不让她碰。“我爸一瞅见我就说,‘你在这儿干啥,还不赶快睡觉去’。”

  “玉皇庙战斗时,我妈带着我随乡亲们到东乡(今宛城区金华镇)避难。我爸牺牲后,我妈回村办理后事,把我留在了外婆家……”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是许嘉惠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浩气长存人间  让时光记住他的样子

  父亲去世后,许嘉惠和奶奶、母亲相依为命,20岁那年,她嫁给张世锋为妻。在此后的岁月里,许嘉惠与丈夫携手同行,风雨相伴,在南阳从事教育工作直到退休。

  “外婆生前与我们一起生活,在妈妈悉心照料下,老人家活到了95岁。在她人生的最后岁月里,儿孙常伴左右,竭尽全力孝顺她,最后是含笑离世的。”许嘉惠的儿子张敏,今年68岁,退休前是一位艺术教育工作者。他告诉记者,多年来,母亲一直期待有一张外公的画像。今年5月,在南阳文保人士乔治邦及画家韩灿煨的帮助下,母亲这一心愿终于圆满实现了。

  “像,像,真像!”跨越76年再“相见”,许嘉惠手捧父亲的画像,数次哽咽落泪。当年的“娇娇女”青丝成白发,当年的慈父却在女儿的记忆里永远定格在了年轻时的俊朗模样。

  76年时光,改变的还有家国河山。9月3日,寻踪玉皇庙,记者看到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沃土。玉皇庙正对面,南阳市第二十完全学校建设如火如荼,西北面高楼林立,一个新型的玉皇庙社区正徐徐展现于世人眼前。

  在许子和墓前,张敏将一束盛开的鲜花放置于纪念碑前,并深深鞠躬:“外公,抗战胜利76年了。您看到了吗?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在阳光的照耀下,纪念碑上的“赤胆忠魂光昭日月 侠义柔肠恩泽乡里”16个大字熠熠生辉。

  英雄虽逝,浩气长存。让时光永远记住他的故事,记住他的样子。(全媒体记者 于晓霞 文/图)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