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扛稳粮食安全的南阳担当
——朱是西致函经济日报《让农民真正挑上“金扁担”》引发热烈反响
8月31日,《经济日报》头版推出长篇深度调研文章《南阳重耕》后续报道——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致函经济日报编辑部《让农民真正挑上“金扁担”》。9月1日,《南阳日报》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文章刊发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稳产提质
夯实农业“基本盘”
“朱是西书记的文章为全市农业农村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南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宛楠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持续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打造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核心主产区;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打造“四千五特”特色产业格局,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实施现代农业八大产业集群,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南阳重耕》配发了卧龙区65万亩小麦喜获丰收的照片,使卧龙区人民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推动农业优质高效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南阳市卧龙区委书记吕志刚表示,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调研南阳的重要指示精神,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提高郊区特色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尤其要紧盯“一花一草”,实施月季、艾草产业提质增效计划,叫响“中国月季之乡”“世界艾乡”,建设全国一流的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镇平县副县长梁献普表示,要加大财政等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坚决走农业机械化道路,构建成熟稳定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桐柏县固县镇镇长赵阳说,要围绕村域特色产业,统筹做好山、水、园、林、路系统谋划,坚持规划先行,精细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的精品样板。
绿色发展
实现水清民富双赢
“认真研读市委书记朱是西对南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做的表态和部署,我深受触动。”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淅川将持续推动生态产业向产业化、有机化、品牌化发展,使其成为群众致富的‘绿色恒业’,真正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西峡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曹建伟表示,西峡地处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涵养区,要让农民挑上“金扁担”,就要高度重视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切实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把价值链收益留给农民。
藏粮于技
稳步提升粮食产能
南阳耕地保有量1583万亩,其中基本农田达1297万亩,这是南阳市发挥粮食生产优势的底气之所在。南阳大力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
南阳市农业科学院院长袁璋说,将突出重点,加强科研,选育更多农作物优良品种,破解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制约,提高农业附加值,全力为南阳粮食稳产高产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打通农技推广工作‘最后一公里’,才能带动基层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新品种的使用。”方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闫付军说,全县成立9个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区域站农技人员“包人到户”。
宛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天海说,全区将继续整合涉农项目,加大力度鼓励支持土地承包流转,力争高标准农田全部实现“五网”配套,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提升。
龙头引领
加速现代农业发展
南阳从种植源头到农产品加工,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带领农户逐渐改变着传统农业面貌,“大农业、大食物,大粮食、大产业”的现代农业理念正加速形成,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挑上“金扁担”。
政策稳定,鼓舞企业、新农民大胆进入,经营机制更加灵活。想念食品集团董事长孙君庚表示,公司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农业,在保证农户利益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加入‘想念农场’的农户,种植更规范、更省心,怎么种、怎么卖不用发愁,价格比市场价还高几分。”
“朱是西书记的文章让我更加坚定了当现代‘麦客’的信心,我们种粮人的春天来了。”新野县城郊乡利农农机合作社江丹说,合作社将立足生产环节,向产业链两端延伸;立足特色资源,探索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增值模式。(全媒体记者 陈琼)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市拟发放9090万元科技创新券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