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救灾进行时 |
为了群众生命安全
——桐柏县组织紧急防汛避险纪实
“8月22日那天的雨下得太大了,如果不是党员干部们带着我们紧急转移避险,后果想都不敢想。”8月25日,说起前几天的那场洪水,桐柏县新集乡栗园村群众感慨万分。
雨过天晴,积水退去,群众已陆续从避险安置点返回家中。谈起党员干部准确预判、果断转移疏散群众,保障大家生命安全的事儿,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自豪的笑容。
安全至上 避险为要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地处桐柏县西部浅山丘陵区域的新集乡,这里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每年的7月、8月。8月22日,据气象预报,桐柏可能有大暴雨,局部有特大暴雨。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22日8时,为应对即将出现的强降雨,新集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防汛工作。9时30分,该乡栗园村党支部书记刘纪文等村干部通过巡查、研判,认为栗园水库地势高出下游马东、马西、崔庄3个村民小组近50米,若出现超强降雨,加上水库溢洪道出水,短时间内可能引起村组内严重漫灌、积水、内涝,对群众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必须引起高度警惕。该不该组织村民立即转移避险?“村三委”干部商议后,当即通过包村干部向乡里请示,将3个村民小组565名群众尽快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乡党委、乡政府经再三研判,决定按照上级关于“根据雨情汛情险情临机处置、果断处置,安全至上、避险为要,确保不发生人员死亡,确保不发生水库溃坝,确保不发生河流决堤,竭尽全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等要求,作出同意转移疏散的决定。
不漏一户 不落一人
确保万无一失
“群众生命大于天,全体党员冲在一线!”刘纪文向全村党员干部发出了动员令。22日10时40分,刘纪文带领村“三委”干部、普通党员共24人组成党员先锋队投入工作。
“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这是新集乡党委、乡政府和村“三委”班子的工作目标。村组党员干部鼓足干劲,挨家挨户做不愿转移群众的思想工作,并拿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办法,轮番拉网式清查,确保转移群众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并尽可能安排好生活。在村党员干部的辛勤努力下,不到两个小时,12时许,第一批250余名群众转移完毕。
18时10分,天气骤变,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此刻,第二批260余名村民正在陆续转移。大量雨水快速涌入3个村庄,积水越来越深。党员干部见状心急不已,他们顾不得全身湿透,冒着大雨,深一脚浅一脚地将群众送上车。在马东组,村监委主任刘士昆、监委委员左五信联手,用床单合力抬起瘫痪在床的92岁老人左永力并送上车。在马西组,患高血压的58岁包村干部徐东平吃力地背起村民一步一步往前挪。至20时,第二批群众全部撤离完毕。21时30分左右,担心落下村民的刘纪文逐户进行第三轮巡查。他惦记着马西组独居的聋哑老人刘小元,看到他家大门紧闭,就马上喊来两个年轻人,破门而入,将刘小元背了出去。22时前,第三批50余名群众陆续撤离完毕。至此,3个村民小组565名群众全部得到转移安置。
危难时刻 担当奉献
党员干部是群众主心骨
心中时刻装着村民,唯独忘了自己,这正是栗园村党员干部的真实写照。最近几天,刘纪文一忙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家里的事儿更是没时间过问。22日晚,正在马西组转移群众的刘纪文接到家人打来的电话,妻子焦急地告诉他,他家承包的鱼塘排水不畅,塘水开始漫过塘埂,辛苦养了一年即将捕捞售卖的鱼正大量被水冲走,再不收拾几万元收入就泡汤啦。“这会儿还顾得上说家里的事儿?和几百名群众的安危比起来,跑点鱼算得了啥?”刘纪文说完,就匆匆挂断了电话。
当晚,巡视完各村防汛工作的乡党委书记、乡长带领乡机关干部也冒雨赶到,和村组干部一起投入到紧张的转移工作中。
“危难面前,党员干部就是群众的主心骨!”乡党委书记尹璐说。22日22时以后,虽然群众已全部得到转移安置,但新集乡的乡村干部们都顾不上回家休息,而是奔走在被疏散安置的群众之间,嘘寒问暖,为他们送去口罩和食物,并为一些受到惊吓的群众做心理疏导。“群众不安稳,我们就不能离开。”大家纷纷表示。此时,一直忙于组织群众转移,从早到晚饿着肚子的刘纪文已是精疲力尽,但他顾不上休息,强忍饥饿,组织人员搬来了煤气罐,拿来了方便面和饮用水,为群众端上热气腾腾的汤面。看着大家有说有笑地吃面,刘纪文这才松了一口气,瘫坐在地上。这一夜,他时刻关注着群众的需求,关注着雨情,就这样一直守候到天亮。看到他在场,群众也格外有了安全感。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在大灾来临之际,新集乡、栗园村的党员干部们准确预判、果断行动、勠力同心、勇往直前,使565名库区群众安然无恙。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党的干部爱人民的新时代颂歌。(全媒体记者 秦会娟 特约记者 杜福建)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宛电人倾力打造“电力引擎”: 当好老区人民“电管家”
下一篇:没有了